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书爱,在声色犬马之上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8:3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句承蜩  

  宋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说:“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此文绘声绘色地概括了她与丈夫赵明诚十余年陶然于金石碑帖,沉醉于经典书籍的平静日子。

  和书的感情幼年就产生的,几十年来,我在人生旅途中也算历尽坎坷,现在将什么都看淡了,但只有对书籍的情感,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淳厚,连近年阅读的报纸也固定为《中华读书报》、《作家文摘》和《文汇读书周报》等,这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吧。

  在我看来,一本书就是一段历史,藏书就是藏历史。前些年出版的《毛泽东自传》就是根据西安一位老人上世纪30年代的藏本翻印的,虽说此书的年代不算久远,却引起了读书界的极大重视,成为藏书与出版的一段佳话。其实,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本书在北京图书馆里也有藏本,但这次却让民间藏书家抢了风头。如果不是这位老人将自己的藏书公之于众,图书馆的那本藏书不也就只是一件普通的藏品吗?

  我喜爱藏书,但并不满足到一般书店里买新书。因为,这些书很少有让我倾心的“书卷气”,而且不能迎合我“信而好古”的文化倾向。我觉得只有旧书可以帮助我们追回逝去的年代,新书却不具备这样的作用。董桥曾言:“新书太白太干净太嫩,像初生的婴孩,叫人担心是不是养得大,是不是经得起风霜。”尽管一般的新书装帧高档讲究,文字华丽铺张,却实在难以慰藉我怀旧的情怀。那些泛黄的半旧残缺的线装书,洋装硬皮书,或者是新文学小册子,却是那么诱人,捧在手上,心中不免生发出一种“怀古之幽情”。

  古旧书之所以对我有如此强烈的诱惑力,除了它是历史的经历者外,还因为淘这一类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急不得也悔不得。只能年复一年地转书店,在昏暗的灯光下摸索,忍着那霉腐的气味,在陈年的积灰中一本本地挑选甄别。见到久慕的书籍也不要惊呼张扬,应该不露声色地再挑一两本别的书作为它的陪衬,然后漫不经心地踱到柜台交钱。如果沉不住气,叫出了声,店员会在你交钱时说:“这本书不卖,是陈列品。”到那时,你不可能跟他们去打官司。后悔也没有用。有时候,明明撞上大运,而你却因为不识“泰山”,或者对其不感兴趣而与之失之交臂。回过头来再想去找,谈何容易。我曾于一次书市上见过一册毛姆自编的选集,因为嫌贵而犹豫了一下,后来就再也没见着过,心里着实难受了一阵子。董桥说,“天下藏书的人,几乎都想收尽天下希罕的书籍。”此话不假,虽然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得陇望蜀的心态大家都是一样的。别看我的书厨里仅有几千册中外书籍,但是,“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志向未尝减弱过。

  周五下午的工作之余,我照例骑一辆旧自行车到常去的旧书店逛。中文书还是那些,与上周的排列相同。倒是外文书架上悄然挤进几册脏旧的英文书,书脊上的字迹都斑驳难辨了,但看得出是本老书。取下来一看,原来是莫伯桑的《一生》,还有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前者是1911年的出品,真是难得。后者是1926年的版权,此书初版应为1925年,只可惜差了一年。德莱塞被称作是美国文学中现代小说的鼻祖,此著可谓我久慕而未尝触手的珍藉。虽然简装本的小册子遍地都是,可我却更钟情于这种精装的旧版本。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似乎这才称得上是名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