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上海书展今天上午开幕 各路名家昨天纷纷现身南怀瑾:上网了,还读古书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10:1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郦亮 实习生 秦天)翘首以盼的2006上海书展将于今天上午10点开门迎客。记者昨天下午从组委会获悉,上海展览中心的一切布展工作已经结束,10万种图书也已进驻现场,万事俱备,只等来客。而在昨天,书展尚未揭幕,一批文化界名人就早早来沪,其中有教授易中天、作家梁晓声、翻译家林少华,最出人意料的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

  说国学大师南怀瑾最出人意料,是因为昨天下午方才获知他将来沪做演讲的消息。
南先生一向行事低调,年近九旬后,亮相公众场合的次数则更少。此次受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之邀前来演讲,令人颇多期待。昨天的南先生鹤发满头,脱稿侃侃而谈,不见老态,他告诫青年人要多读古书。

  南怀瑾演讲的题目为“中国

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作为通晓古书的国学大师,他自然对当下一些轻视传统文化的现象耿耿于怀。南先生现于苏州、吴江等地设有藏书楼,所藏古书典籍不计其数,然而有时他面对满壁的珍藏也陷入沉思:“如今的青年人还会读这些书吗?”

  南先生说,随着网络等电子传媒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恋其中,失去了阅读古书的兴趣,忽略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其结果必然给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隐忧。南先生有一个观点:“衣冠之物”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衣冠就是着衣,着衣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国家文化。“然而现在中国人已不穿民族传统服饰了,所以有外国人来中国,在为博物馆里的展品惊叹的同时,也惊叹现在的中国人的穿着怎么和他们如此相似。”

  青年人要多读古书,这在昨天南怀瑾的演讲中被提到多次。要读《史记》、读最完善的宋版古书,而在此过程中,出版社应该承担起他们应有的道德责任,“现在的书太多太乱,好书寥寥无几。”南怀瑾至今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商务印书馆的一套《大学丛书》念念不忘,这套书让他在熟知中国古文化之后,对西方文化又添了不少了解。“在引导读书方面,出版社责无旁贷”。

  ■书者与书

  易中天:稿费怎么用,还没想好

  “学术从学院里走向大众,没有任何错误,没有任何不妥。不能把学术变成少数人的专利,不应将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立起来,我坚持的就是大众口味、学者品位。”昨天来沪准备参加书展和今天下午《品三国》签售的易中天,刚落座,就一字一顿地说了上面这番话。

  谁都知道,易中天此番表述针对的是近来一些学者对其“品三国”所发起的攻击,他说,他欢迎有质量的批评,但对毫无价值的批评,他决不会理睬。易中天向记者表示,他并不否认由于电视固有的局限和要求,给学术讲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但“绝对没有副作用的东西是找不到的,我们所吃的米饭,你就能说它一定没有副作用吗?”所以他认为,学术讲座的某些缺憾在所难免。

  也正因为如此,易中天给回应质疑立了三条原则“指出硬伤,立即改正;学术问题,从长计议;讲课方式,不争论”。这或许也就是上周面对沪上某学者的质疑,易中天不做回应的理由。讲到著作非常严肃,而当记者问他如何处理那140多万版税时,他立刻又笑逐言开:“你这一说倒提醒了我,看来是得规划一下怎么用这笔钱了。”不过一夜之间成了“富翁”的易中天表示,金钱并没有让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任何变化,他也没考虑雇佣经纪人。

  林少华:看好村上春树得诺奖

  “村上春树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在55%到70%。”昨天,翻译家林少华首次亮相上海,他翻译的村上最新短篇集《东京奇谭集》,已被上海译文社定为今年书展的主打。最近有关村上春树将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甚嚣尘上,作为村上春树“御用译者”及朋友,林少华对此很乐意一谈。

  这个估算的概率,来自于林少华对村上春树作品的了解。在他看来,村上作品的英译本质量极高,在欧美国家的影响力甚至不亚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3月份,村上春树刚获得捷克的卡夫卡奖,而耶利内克、品特等诺奖得主之前也都获得此奖,这也是一种预兆吧。”

  可是“小资”且低调的村上春树显然对获奖不感兴趣,林少华就曾亲耳听到村上春树对一旦得奖后,生活必被搅乱的情形表示担忧。“我希望他可以获奖,”林少华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这样我就能从一个‘小资’译本的译者,变成诺贝尔奖的翻译家!”

  《东京奇谭集》已是林少华翻译的第32本村上作品,虽然是一部过渡性的作品,但善于出奇制胜的村上春树,通过偶然性的演绎,将人性揭示得相当成功。而在此之后,他自己又瞄准了村上的另一部游记《边境近境》。

  梁晓声:写坏人,总觉使不上力

  7个月内,记者两次见到梁晓声,一次是在北京,他推出长篇《伊人,伊人》,一次就是昨天在上海,他带来了新长篇《欲说》。尽管两部小说情节不同,但都对情和欲进行了大量铺陈,难怪有人要问,写过《雪城》和《今夜有暴风雪》这类浓郁的理想主义作品的梁晓声,难道真的转型了?

  梁晓声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起话来依然这么激情昂扬,而他的新小说在对“门面”稍加改变的同时,其理想主义的内核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梁晓声昨天笑言,他总是写不好坏人,因为当他写坏人时,理想主义情结总是在提醒他,必须对人性做善良的看护。《欲说》中梁晓声就写了一群违法乱纪分子,但是在这些坏人的身上同样有着动人的人性光辉,“写坏人我总觉得用不上力,所以我那1000多万字作品中,没有坏透了顶的坏人。”

  上世纪80年代,梁晓声以知青小说走红,今年他依然守护着那一片天地。于是昨天有记者问他,您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过时了?听闻此言,梁晓声哈哈大笑:“我是太过时了,其实每个作家都会老的,他们之所以还在写作,是因为他们还有许多欲望没有表达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