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青歌大赛赛什么?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1:24 哈尔滨日报

  虽然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本身并没有过于娱乐化,但是观众似乎喜欢看的却是有些“娱乐”的环节,最有意思的自然是看着选手在素质考核的环节中纷纷“中招”。观看青歌大赛,观众直接谈论音乐和歌手本身的并不多,倒是选手们在素质考核部分“出丑”令大家津津乐道。

  “喧宾夺主”的“素质考评”

  在历届歌手大赛中,“素质考评”似乎一直在“喧宾夺主”,最有争议也最有看点。面对现场考评题目,选手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些简单的题目选手都会答错,让人啼笑皆非。

  青歌大赛,包括去年轰动一时的超女歌赛,虽然目的都是歌手选拔,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更多的意义就是一档电视节目,他们喜欢看什么并不因主办者的意思而定,这也许是青歌大赛最有意义的部分。

  歌手大赛是什么?是一场娱乐。尽管以央视的身份,似乎还羞于承认这一点。所谓“羞于”,因为他们至今还恪守所谓“寓教于乐”的原则。其实娱乐就是娱乐,假如大家真的享受了娱乐,所谓“教”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假如一个娱乐性的节目,硬是板起面孔,那么观众就不仅不买“教”的账,反而会倒了胃口。

  青歌赛的“教”显而易见,一个是选歌的主题,第二是所谓综合知识考试。选歌历来是思想领先的,这一点至今未变。历届大赛以来,好歌还是出了一些,例如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就是出于歌手大赛。但是很多让人既记不住曲、也记不住词的歌曲还是占了多数。追究起来,还是把娱乐放在了第二位。这实在是资源的浪费。也因为如此,就没有多少歌曲随着一届大赛流传开来。至于综合知识考试,明摆着有许多别扭的地方。例如问谁是詹妮弗·洛佩兹,问原生态歌手,卢浮宫和克里姆林宫都在哪个国家。歌手倒不一定不知道,只是翻译成汉语倒糊涂了。

  歌手就是唱歌,歌唱的质量不取决于读过多少书,到过多少国家。有人说帕瓦罗蒂甚至不识谱,不知真假,但至少这不妨碍他是世界高音C之王。所以余秋雨先生说,知识考试,无非借歌手大赛传播一些知识,大家都是个学习的过程。其实细想起来,要传播知识,还不如专门搞个知识大奖赛。只不过我们非要给歌手大赛加一点知识的色彩,似乎这样才显得品位不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观众都知道,他们看歌手大赛,就是来听歌的。歌唱得好,就是对得起观众;歌唱得不好,就算你背熟了大百科,也还是文不对题。所以,与其搞那么多似是而非的考题,还不如在创作歌曲上下功夫。与其唱那么多没人记得住的调调,还不如给好歌多加些分。这样,一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二可以推出好的歌曲,三可以选出真正的优秀歌手。也就不会出现大赛冠军随后销声匿迹的现象了。三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德国诗人海涅有一句话:“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道尽了人间的荒谬和误会。2006年的青歌赛似乎就面临这样的遭遇。

  尽管青歌赛的主办者一直把自己的这项赛事称为主流的、高雅的、专业的、权威的音乐赛事,但是观众们却不这么想。事实上,许多人是把“青歌赛”当成了“

开心辞典”来看。

  在庞大的青歌赛观众中,的确有人是为了欣赏国内“技术含量”最高的歌唱比赛,但更多的观众对于选手唱得好坏只有感觉,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而最值得人们“回味”的却是文化素质考试,有时选手出其不意、问东答西的答案足可以起到小品的效果,这也成了青歌赛最受关注的部分。

  我们查找和青歌赛有关的新闻,也会发现,大量的新闻和评论都是围绕“综合素质考试”的。余秋雨读错字都是出现在这个环节里。这个环节如此受欢迎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有极强的参与性。倒不一定是直接参与,题目一出来,观众就可以对着屏幕说出自己的答案,或对或错,都没关系。这时候,观众似乎与参赛选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自己答对了,说明自己素质不低;选手答错了,哈哈一笑,自然有娱乐的效果。

  人们把青歌赛当做开心辞典来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娱乐之中添加过多的娱乐之外的意义,往往费力不讨好;而广大观众也有能力自发地从看似严肃的东西里面找到最“娱乐”的内容。然后,自娱自乐。

  猫黑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