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论:中国的大师在哪里?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09:01 国际在线

  作者:李水山

  我们已经拿了很多世界第一,盖了世界第一高楼,举办了世界性庆典,选出了世界美女,我们有令子子孙孙荣耀的四大发明。但是,我们有不少缺憾,我们值得骄傲的大师大多是外籍华人,至于蔡元培、鲁迅、郭沫若、李四光却是属于已经消逝的另一个时代。

  如今的中国的大师在哪里?这是全国、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事情。这是事关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继承与发展的大事。

  在这一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什么大师出不来,是什么原因?

  1、官本位:有一点教学与科研成就,就想做更大的官。做官好处太多,荣耀、待遇、项目、经费,一应俱全、出人头地,更重要的是能决定别人命运,而不是被别人所左右。这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也好,教学与科研人员也好,实在太重要了。教学、科研都要听命于行政官员的定调、破题和解读,出来的结果也都是预料之中,科研人员只能在这些即定调子上添砖加瓦、粉饰加工。这种社会风气的蔓延,导致全社会官僚化和全民官员化。像联想、海尔这样的知名企业正在走向国际化,适应全球化,需要通达世界文化的各种人才,北大、

清华大学要孕育世界知名学者,在官本位的社会氛围中是很难实现的,这是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2、会议多:有人总结,一年开300天会议。1/3的会是上级部门开的,1/3是下级部门安排让你参加的,还有1/3是自己组织开的。不开会干什么,这是工作,这是舞台,这是政绩的展现。如此多的会议,有多少是做实事的,大家都很清楚,还是继续延续着。更多的会议不得不参加,科学家无奈与疲惫的心情,哪里还有时间、空间和情趣独立思考。会议多,实际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我国的具体表现。

  3、考核与评奖多:上级主管部门多,这些部门要干事,造成所属事业单位一年内各种考核、考试、评估、评比、评奖多,搞得大家疲惫不堪,又心神不定,同时也深受心灵伤害。有人开玩笑说,当年要每年打分评比、评奖的话,《水浒传》、《红楼梦》说不定被评为三等奖,还有可能评不上呢。多数评比、评奖、考核与人为排序,挫伤科学家的创意、情趣和积极性,没有起到真正激励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反而助长和固化了官本位、行业部门垄断、长官意志和形式主义花架子。

  4、频繁、无序的机构与人事改革:体现在无法律依据的频繁、重复、低效、无休止的机构与人事改革,形成全社会恶性循环。1年1次、或2年1次的“竞聘上岗”的游戏规则,没有法律依据和程序,可以由个别领导定。新领导一上任,如不满意现状,可以打破时间周期和现有格局,无视原来的任期,随时让全员“卧倒”,重新“洗牌”,这是行政长官权利最大化和雇佣成本最小化的表现,这是误导全国人民走向官本位社会的最大原因,迫使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走向做官之道。长期的等级社会结构,维系着权贵特权对资源的垄断和持续掠夺。

  试想,培育一个植物新品种需要7、8年以上,这还不一定成功,失败了还要重来,则需要更长时间。如果每年搞一次所谓的“竞争上岗”、“重新聘任”或“轮岗”(行政干部需要轮岗,尤其是人财物管理部门,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一定要体现专业性、继承性和连续性,要有区别),科学家能有什么心情和精力培育出新品种呢?在这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浮躁、恶劣环境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受到极度伤害,别说是发挥聪明才智,就是正常的工作都受到影响。于是一大批低水平重复,甚至假冒伪劣的科研成果纷纷出笼,并畅销一时。一位美籍华人学者无不感慨地叹息,在大陆真才实学和货真价实,打不过假冒伪劣。

  5、“运动式”的科研:在自主、宽松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中,可以自由选题、思考、研究和创业,这才是大师辈出的土壤。然而,行政式的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安排、参与和评奖,轰动一时的行政性宣传安排和“运动式”集体攻关课题,营造一轰而起的鼓动效应,实际上是“一阵风”、“运动式”效应。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真才实学的学者长期辛勤研究的成果被一轰而起的“运动式”科研宣传和炒作给瞬间埋没,留下的是通过申报、评奖排成序的低水平重复的作品。

  6、各种干扰和困扰,使科学家失去创意激情和灵感:说一千到一万,一位科学家的创意、情趣和灵感是大师辈出的最佳土壤、氛围和社会环境。如果科学家被行政、事务、考试、考核、评奖和评聘所捆扰,就会失去创意激情和灵感。虽然集体攻关很重要,但科学研究的最大特征与规律是很强的个体创造与劳动。如果科学家失去对某一专题的浓厚情趣,经常被人为干扰得胆战心惊、左顾右盼,担心自己的岗位、薪酬和饭碗,就根本不可能有长年、潜心、钻研的基础和积累,也就不可能有创作灵感和成就。日积月累的潜心研究,才能积少成多、后积博发,终于在某些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大师便破土而出。

  7、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创作热情、研究项目和经费,没有足够的创作自由、时间和空间,动不动被呼来唤去,参加各种活动,是不可能培养和孕育大师级科学家。国外大企业、国家级研究机构都有几十人的高层次研究团队,没有年度、季度和月份的具体科研任务,有很大的自由活动时间与空间,但需要超常规思考和从事几十年后的超前研究。如果我们的大学、研究机构改革得如同企业和行政机关一样,机械、高效、模式化、市场化、流水线作业式运作机制,不要说大师,具有独立人格、品位的人才也保不住。

  8、狭窄学术环境下的人格偏离:有时,国内知识分子及青年知识分子发表的言论和观点极其激烈,引起国际政治界的震惊和关注,似乎整个教育制度出了问题。这实际上这是被缩小的时空环境中的苦闷与挣扎。很多领域不能涉足,国内的事情没有做好,就找外因来发泄,这样可以回避矛盾指向自己。找出制度性深层次矛盾成本太高,难度太大,说不定还引火烧身。国内很多人文、社科类课题研究偏离主题,结论不科学、不准确、缺乏新意和深度,化别人成果为己有,缺乏社会责任心,指鹿为马,赝品盖过正品,正是这个原因。

  中国的大师在哪里?就在我们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通过诸多知识分子的努力和改善,我们周围开始孕育和出现具有大师潜质的人才。但是,我们所处的地基还不牢,土壤板结,

空气污染,闭锁保守,环境恶劣,人为干扰,频繁折腾,浮躁急躁,障碍重重,本来有志向潜心研究的人才,被人为折磨得见人就点头称道,碌碌无为。稍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出众才华的人被有些单位排挤、边缘化,炒作淹没了真知灼见。于是,开窗户则破口大骂,在屋内却装矮人的武大郎店在各地便开张了。在“人格矮化”、“心境扭曲”和月月“鸣锣催鸡下蛋”的社会环境中是出不了大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