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易中天咋就忽然“如日中天”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4:22 舜网-济南日报

  □陈鲁民

  年近花甲,或可称“夕阳无限好”,但无论如何不会是“如日中天”,然而,即将退休的易中天教授却创造了这个奇迹。一辈子默默无闻,眼看着就要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他却突然大红大紫起来,热得让人不敢相信。不论赞成他还是批评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在北京签售《汉代风云人物》时,不仅书店出动大批保安来维持秩序,警方也出动15辆警车,几千人的长队把书店围得水泄不通,一口气签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有签完。他在上海签售时,和他一起参加活动的众多名人、明星完全被他压住风头,他一枝独秀,成了名人中的名人。

  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全国版权费最高12%,他要14%;别人只有工程竞标,他也要出版商来排队竞标。《汉代风云人物》起印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万册,而《易中天品读三国》书稿的第一部更是拍出了近200万元的天价。另外,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发烧者”,他们自称“易粉”、“乙醚”,他个人的网上博客,点击次数接近100万次,不亚于影视娱乐明星,甚至有“乙醚”们还发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号。

  一个教历史的老师,在临近退休时却一飞冲天,成了举世瞩目的学者明星,他有什么诀窍呢?我以为,他的成功得益于“四化”。

  学术平民化。学术是高雅的,但它往往离普通民众太远,易中天的贡献就是拉近了学术与平民的距离,改变了学术的居高临下地位和一本正经面孔。他的品《汉代风云人物》也好,品三国也好,做的工作都是这样一个事——把高深学术变成了老百姓能听懂、有兴趣、喜闻乐见的东西;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普通人,变成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的人,变成我们的邻居大哥、大叔。

  语言现代化。历史人物是死的,但描述他们的语言却可以是活的,用现代社会流行的通俗语言来形容数千年前的古人,是易中天的又一成功尝试。“周瑜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 “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好到让关羽和张飞觉得,就像老鼠爱大米。”鲁肃找刘备要荆州,刘备装哭,鲁肃说,“你不要哭嘛,不要哭,我这有餐巾纸。”这样“嬉皮”搞笑的现代语言,在易中天的讲座中举不胜举,这就彻底地改变了学术的传统面孔,转而可知可感可亲可近了。

  历史通俗化。这几年,戏说、胡说、瞎说历史的书籍、影视作品不少,但都被读者和观众所淘汰了,因为太假,大家一笑了之,最多夸你想象力丰富。而易中天却独辟蹊径,他在“正说”历史中寻找通俗化的路子,他的典故、故事、轶闻都有权威出处,他经常引经据典,却又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被称为“俗能俗得有品,精能精得出油”。

  学者明星化。学者如果要实现自己的影响最大化,不妨也像明星那样,善于表演,精于包装,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找好平台,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易中天就是这么做的,而且颇成功。平心而论,从社会效益来说,学者明星化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我们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那么,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传播出去,造福社会。这也是学者的一种生活自我表达。

  当然,对于易中天的“四化”,一直存在争议,不乏反对之声。这也不奇怪。社会多样化,我们既需要一辈子坚守在象牙塔搞学问的专家教授,也需要易中天这样四处演讲、出头露面的学者明星,这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题中应有之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