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我们能玩转自己的“石头”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4:22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丞 实习生 王玉婷

  8月9日下午,济南新世纪影城售票口前排起了两行长队。“《疯狂的石头》,4点35分的,2张。”……排队的观众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部影片。售票员收钱打票,忙碌得额头上渗出了汗珠,暑期电影市场格外红火,《超人归来》、《碟中谍3》、《龙虎门》、《魔比斯环》等中外大片轮番上映,“这部片子安排的场次最多,几乎场场爆满。”

  在动辄投资上亿元的大片夹缝中,《疯狂的石头》这部投资仅300多万元的小制作影片,全国票房收入却已逾1700万元,成了这个暑期电影市场最大的赢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它的追捧以及因它而发的对中国电影的反思与拷问,已然超越电影,成为今夏的文化热点。

  一部“三无”影片的崛起

  《疯狂的石头》是刘德华资助并全力推动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的一部分。《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是第一期唯一入选的内地导演。而刘德华是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除了提供资金,对影片拍摄未做丝毫干涉。

  区区300万元,《疯狂的石头》只能走小制作道路。主创人员中,只有扮演房地产老板的徐峥还有些名气。《疯狂的石头》是典型的“无名导、无明星、无特级”的“三无”影片。

  影片上映之初,宁浩等主创人员与影片发行方还心存忐忑。因为在中国,鲜有小制作商业片取得好票房的纪录。因此,影片开始只在北京、武汉、成都、广东等少数省市上映。

  刚开始,《疯狂的石头》的票房的确不容乐观。南方都市报7月初刊载《请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一文,描述了当时“石头”的窘境:在广州每个影院《疯狂的石头》只有一个拷贝,首个周末上映的场次就和“烂片”《左麟右李之我爱医家人》一样……至于原因,该文分析道:“据说他们(影院经理)都不看好这部《疯狂的石头》,说是因为没有明星。”

  然而,该文作者、南方都市报影评人虞晓毅却被《疯狂的石头》完全征服,在这篇副题为“致全国电影观众和影院经理的一封信”的文章中,他写道:“如果一部电影能让你笑到把手拍疼、笑到流出眼泪,有没有明星真的那么重要吗?在中国电影的今天,在大片一次次成为大烂片的现在,在那些明星们打造出一个个外表光鲜的稻草枕头之后,请用你手中的电影票告诉他们:我们爱看《疯狂的石头》。”

  7月24日,《疯狂的石头》登陆济南,随即风弥泉城。在这之前,“影城几乎天天都能接到观众咨询《疯狂的石头》何时上映的电话。”山东新世纪院线郭风玉经理回忆道。

  《疯狂的石头》在济南的票房一路飘红:新世纪影城每天上映20多场,几乎场场爆满,周末上座率更是达100%。据不完全统计,该片票房占影城票房近期总收入的50%,已达45万元,比其它同期上映影片的总和还高。成为影城第二大卖座国产片(仅次于《霍元甲》)。

  在此同时,截至8月1日,《疯狂的石头》全国票房总收入达1660万元。投资回报达1: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耗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制作完成的中国原创动画巨制《魔比斯环》首个周末票房仅200万元,收回成本遥遥无期。

  草根胜利:

  中国电影的方向?

  随着《疯狂的石头》升温,几个影视圈里默默无闻的演员,摇身一变成了曝光率骤升的名角。剧中包世宏一角,让多年来不温不火的郭涛变得炙手可热。不过,郭涛曾差点与这部影片失之交臂。拿到本子,对宁浩没有太多了解的郭涛,以为这不过是年轻导演领衔的、电影学院学生组成的草台班子所要完成的“作业”。看完剧本,郭涛才发现,这部戏是“一个好本子,讲了一个好故事。”

  《疯狂的石头》之后郭涛接了3部片子,目前正参与拍摄由张杨执导、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不到10分钟内,郭涛另外接了3个电话,全是媒体预约采访的。而编剧加导演宁浩,则更成了穿梭于香港与内地间的大忙人,其助理对本报记者称,宁浩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采访要提前好几天预约。编剧之一、剧中蟊贼小军的扮演者岳小军更是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上面不让接受采访了,说要降降温。”

  “降降温”三字耐人寻味。

  郭涛说,《石头》成功在讲了一个跟大众的生活关系密切,能唤起观众共鸣的好故事。故事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地铁车厢,环形高架桥,城市犄角旮旯里的小旅社,昏暗杂乱的屋子,穿着睡衣在楼下打麻将的妇女阿叔,烤羊肉串的,大排档……处处透出浓厚的当下中国城市共有的特质与气息。而情节的设置如:三个土贼假扮搬家公司偷东西;在地铁上玩“易拉罐环中奖”的把戏女服务员们每次出现,必定一幅爱理不理的腔调,不停埋头发短信;宝马BMW念成“别摸我”……通过影射现实透出充斥草根色彩的黑色幽默。

  宁浩毫不避讳地直言影片的成功在于它的草根,在于适应了90%都是草根的观众。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娱乐界一个鲜明的特征便是庶民的狂欢、草根的胜利,这从超女的火爆、郭德刚的走红、胡戈的“馒头案”中都能有所联想。因此,适应草根的欣赏需求,是影片最大的讨巧之处,也是最终获得市场成功的根本。观众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故事,也很容易记住故事中的人物。

  而讲述一个好故事,塑造一群鲜活的人物,恰恰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特别是左右整个市场的中国商业大片所缺失的。当观众日益对华丽而空洞的大片失去兴趣甚至耐心时,反其道而行之的《疯狂的石头》带给了他们全新的感受,并提供了宣泄不满的途径。

  对“小制作”《疯狂的石头》的追捧,与对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电影精英所走的大片路线的嘲讽形成了鲜明对照。舆论为《疯狂的石头》套上了中国电影“巅峰之作”、代表中国电影“发展方向”这些眩目的光环,也等于明确地表示了对《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这些大片的“不买账”。

  可以说,《疯狂的石头》所获得的赞誉已经超出了其本身价值,或多或少地表现了舆论与大众的一种宣泄,这宣泄的背后是对中国电影的极度失望与不满。因此,《疯狂的石头》才能如此疯狂。

  这种带有明显情绪性的评判,显然不是理智与客观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对此很忧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疯狂的石头》确实可圈可点,但若将其拔高到代表中国电影“发展方向”则言过其实了。“《疯狂的石头》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种出路,它表明中小制作电影也有自己的市场。这对一味追求用大制作打开市场的中国电影人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尹鸿认为,中国电影类型片的制作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水平。中国电影人这些年做了许多探索,《疯狂的石头》即是这种探索之一。该片大量借鉴和化用了国外《两杆大烟枪》这类电影的叙事经验,但讲述的却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的中国味道的故事,这种借鉴与模仿是成功的。而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电影精英则走的是大片策略,全面模仿好莱坞商业大片模式。但是,处于模仿阶段的中国电影人显然还不能很好掌控大制作影片,“制作越大越容易出问题,而观众过高的期待,又使问题被刻意放大。”

  尹鸿认为舆论对张艺谋与陈凯歌有些过于苛求,忽视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这些影片所作出的贡献,“这些影片打开了中国电影市场,并将市场做大。”《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些大片的“前人栽树”。尹鸿预测,《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后依然是市场的主力军,“《疯狂的石头》这样的小制作影片只能是游击队,既不能否认成绩,也不能过分拔高。”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面对日益成熟的市场,观众不再买居高临下、充满说教的影片的账,因此,影视剧提升娱乐性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疯狂的石头》毫不掩饰自己娱乐大众的宗旨,整部影片充斥着逗笑观众的努力。比如这部在重庆拍摄的影片,刻意运用了大量方言,重庆话、成都话、河北保定方言、青岛话、四川普通话、济南话都有表现。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月前,山东有线影视频道开播的古装情景系列喜剧《么都馆》。多年来,我省影视剧创作以正剧为主,主旋律与宏大主题的严肃作品多,而罕有以博观众一笑为目的、充满娱乐精神的作品。《么都馆》无疑开辟了我省“另类”影视剧创作的新天地。不过,这部力求逗乐观众的情景喜剧,虽然收视率目前居有线台首位,但播出后并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甚至在编剧、演员表演、道具布景、服饰灯光等诸多方面受到观众的批评。目前,剧组已暂停拍摄,进行休整,以综合各方面意见对《么都馆》加工提高。

  《么都馆》制片人徐志强看了《疯狂的石头》后觉得,两剧虽然一为喜剧电影,一为电视情景喜剧,但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投资不多的小制作、大量运用方言、试图折射现实。徐志强认为《疯狂的石头》很成功,不过“电影与电视的制作存在很多不同,借鉴并不容易。”徐志强介绍,《么都馆》根据观众的反馈,对已经播出的片子重新进行了剪辑,增添了一些内容,而在下一步的创作中,将着重加强编剧力量,提高剧本质量,并对服装道具进行修改完善。

  《么都馆》主创人员认识到剧本的薄弱是其软肋。近年来,我省影视剧创作相对疲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好剧本、好编剧。省剧协副主席、省吕剧院院长刘桂成指出,我省尚未形成剧本征集与创作的畅通渠道以及有效的资源、人才流动机制,“依旧依赖行政手段推行而缺乏市场化运作,制约了创作水平的提高。”对编剧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专业技巧,而是良好的人文素养。“一个好的编剧,必须善于思考,具备浓厚的人文关怀。”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尹艺茂指出,“现在的影视剧创作有些太过热闹,急功近利攒出的片子是经不住考验的。”

  问题还不仅仅出在剧本创作,包括导演、演员、前期宣传、后期推广等诸多环节,由于没能走出传统体制的束缚,因而削弱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疯狂的石头》中处处透着重庆的地域文化特征。重庆的地域文化赋予影片人文内涵,而影片又扩大了重庆的知名度。山东作为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但影视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编剧刘拥政创作的《大观园传奇》一剧不久前搬上荧屏,济南大观园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果能制作好,本该是一部能够出彩的戏,但该剧播出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影响。刘拥政痛定思痛地指出,不一定非要自己人来拍自家戏。河南省创作的舞剧《风中少林》,就是从全国各地招募人才参与创作,利用全国资源打造了一台河南自己的舞台精品,“放开视野,资源与人才走出去、引进来,不失为迅速提高我们济南乃至山东影视剧创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目前,上海文广集团斥资上亿元,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剧作,然后从应征作品中选出10部优秀影视剧及戏剧剧本投资拍摄,我省不少剧作家都参与了这个活动。像上海这样不仅仅局限于自有资源,而着眼全国的战略,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采访中,记者提起山东的影视剧创作,《疯狂的石头》主演郭涛脱口说出《武松》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我省曾创作出《武松》、《今夜有暴风雪》等在全国叫响的电视剧,2000年左右也制作出像《大法官》、《大染房》这样的优秀剧目。应该说,我省具备影视剧创作的丰实基础,缺乏的只是完善的市场机制与环境。由于影视剧整个操作流程的市场化不足,创作队伍又缺乏市场打拼的经验,所以我们只能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却难使其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值得欣慰的是,不久前召开的文博会,已将影视剧创作列入我省的“十大文化产业”。可以预期,借鉴成功的经验,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济南乃至山东的影视剧创作必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图片:上左为《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其余为电影剧照 白梅/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