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校园SNS:在网络中真实生活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4:22 舜网-济南日报

  杜迈南彭 冰

  “校内网”火了。如今,恐怕没有几个大学生不知道“校内网”这个网站,很多人每日必登该网,就像挂QQ一样乐此不疲。走在校园,间或会看见穿着印有“校内网xiaonei.com”T恤的大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该网站“站衫”设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005年12月发布的“校内网”,是一个纯大学生网络互动空间。上线7个多月以来,“校内网”的覆盖面迅速扩大到700多所高校,注册用户30多万人,且平均每天仍在以2000余人的速度不断增长。

  吉林大学的程山明确表示自己喜欢“校内网”的原因在于其“真实”。“都说网络不真实,每个上网者都带着面具。但是,在‘校内网’,你可以看到对方的真实姓名、所在学校及个人基本资料,给人的感觉既真实又亲切。”和其他网站不同,必须拥有一个带“.edu.cn”后缀的Email地址(高校一般都会为学生开通这样的邮箱),或者必须在指定的大学IP地址范围内上网,才能注册“校内网”账号。这一准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内网”用户的纯净。同时,“校内网”鼓励实名制,以真实身份注册会成为星级用户,可获得组织活动、发布告等权利,因而,大多数用户都使用了真姓名、真信息和真照片。

  “刚上这个网站时,看见那么多人用自己的真名字和真照片,简直感觉不可思议。”吉林大学的张侃说,初登“校内网”时,他没用真名,可没过多久,他就将自己的页面换上了真照片和真名字,“‘校内网’的朋友都说我用假名对他们不公平。”

  吉林大学的贺咏冬的个人页面每天都有近百人去浏览,她因此成为“校内网”的“人气之星”,有过好几次被网友认出来的经历。“有一次在

图书馆借书,突然一个不认识的同学跟我打招呼,原来他在‘校内网’上跟我聊过天。那时,我要给校报做一篇介绍考研经验的稿子,没想到他正好是研究生,给我提供了很多素材。”贺咏冬一脸兴奋:“网络环境的真实,让很多网上的朋友演变成了现实中的朋友,而且做到了‘安全着陆’。”

  “校内网”还成了很多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手段之余的另一种补充。

  “朋友们都建议我的个人页面换张更漂亮的照片以提高点击率,可我一直没换。因为,网上好友基本上全是我现实中的朋友,我把这个当做我的‘朋友录’,通过这个和他们联系,而不是当做恶心的征婚网。”穆京璞在“校内网”日志上写道。

  和很多用户一样,兰州大学的李红杰选择“校内网”,是为了克服时空障碍,低成本寻找生活中失散多年的同窗好友。通过“校内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李红杰找到了好几个高中同学,她甚为惊喜:“发现好多认识的人都用真名,感觉好爽啊!有些同学失去了联系,没想到在‘校内网’那里找到了!”

  东北师大的贺宝庆认为,“校内网”的真实,使其交友功能变得非常实际有效。“通过这个网络社区便捷地接触到各地的优秀学子,看他们的个人主页,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像眼下有些BBS,几乎退化成了婚恋交友网。”

  在有些人看来,“校内网”之所以能够迎合大学生的需求,恐怕最重要的并非线上沟通,而是通过线上沟通,促成线下的真实聚会,即把网络生活演绎为现实生活。

  除交流、交友外,“校内网”有一颇有影响力的“活动”板块,即由网站统一发起组织集体活动,或由用户以布告形式单独发起组织某项活动。登录“校内网”,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活动布告,如“老乡聚会”、“一起打网球”、“一起玩摇滚”等,甚至还有人号召口味相同者共同“去学校东门吃麻辣烫”。

  今年“五一”前,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张春玉在“校内网”上发起了“‘五一’一起骑车去

长白山”的活动,最后有7名同学响应号召。“我们8个人之前根本不认识,通过校内网才有了接触,并成为现实中的朋友。”活动参与者李松告诉记者,这次长白山之旅让他终生难忘。

  “有计划成熟的,甭太贵的,七八月份,从西安出发的或路过西安的,可以联系我。向西藏进发!”西北工大的朱琳通过“校内网”寻找同路人,希望暑假去西藏旅游。原来,刚刚过去的6月,“校内网”集中发起了“暑假去哪玩儿”的活动,从网上相关内容看,目前已有约300个学生打算去西藏,很多人还列出了自己详细的旅游计划以吸引有兴趣同行的网友。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活在现实世界,另一个活在虚拟社区。“校内网的本意就是要全面贴近现实生活”,在清华毕业、留美后又归国创业的“校内网”创办者王兴看来,“校内网”正致力于阐释这样一种观念:“网络并不一定是虚无飘渺的另一个世界和另一套秩序。”

  其实,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冒出的与“校内网”类似的大学生SNS社区,不下10家,比如露脸网、谊多网、亿聚网、5q校园网等等,这些网站都对用户注册作了严格的IP地址限制,并且倡导实名制。据悉,它们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校内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校园SNS社区有着明确的用户定位,即素质较高、有活力的大学生,因此用户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对等关系,有着心理上的接近,彼此交流更容易、更真诚。”吉林省社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邴正说。邴正认为,很少人相信网络的真实性,“虚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网络的代名词,而这些校园SNS社区的出现及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真实性的呼唤与渴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待网络的态度正进一步趋向于理性与成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