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永诀尘世的宿醉——马勒《大地之歌》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10:50 上海青年报

  □王嘉

  梦呓般混乱的大小路标被安插埋伏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迷宫的处处角落,指东指西却最终仍不免指向“无意识”的可怖图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界线的俄狄浦斯式“本我”在情欲的压抑与释放中挣扎,在追求感官愉快的本能奴役下永恒受苦。也许这种焦虑与晦涩的思维人格命中注定要在本族血脉中刻下近似的纹络,那个同样是犹太人的作曲家马勒不
也在年复一年的“白日梦”创作中交替描绘着生与死的躁动色彩吗?仿佛只有在梦境中他的天才源泉才能喷薄涌出,直至死寂般的枯竭。

  《大地之歌》(DasLiedvonderErde)是晚年马勒用人声交响乐形式对庞杂梦境人生的一次告别,支声复调织体创作技术和中国古典诗句歌词的众多“借用”元素使全曲六个乐章构成一组风格相似却情境迥然的多元整体。《愁世饮酒歌》(DasTrinkliedvomJammerderErde)乐章中小号和乐队的哀鸣式的动机自始至终充满神经质般的跌宕起落,苍凉的男高音独唱与不同器乐声部彼此追逐着各自燃烧殆尽后的灰烬轨迹,原本蕴含遗世风骨的俊秀诗词在马勒的幻觉音响中就这样化作摇摆于受黑暗欲望折磨与酩酊忘情享乐之间的呐喊,变异成可怕的声响,穿透《寒秋孤影》(DerEinsameimHerbst)中的昏暗、《青春》(VonderJu-gend)与《美貌》(VonderSch?nheit)中的戏谑浮华,并在末乐章《告别》(DerAbschied)中引领人深陷于混沌与死亡之险境的违常。在PierreBoulez指挥维也纳爱乐的DG版中,对作品乐队音色和人声奥秘的深刻发掘已经超越任何文字语言的苍白虚弱,仅长达近半个小时的《告别》足以把人带到疯狂真空的边缘。

  同样以爱、死为永恒悲剧主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激烈、崇高、具有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而马勒的音乐悲剧模式则令人心碎,因为当马勒仰望自己的偶像瓦格纳自由驰骋的日耳曼灵魂的瞬间,他只能将自我那点流浪于世界的、渺小凄惨的悲伤投入到那团点燃于万神殿的火光中,并在最终自我陶醉式的净化中吐尽真情———与克里斯特瓦所说的文学创作中“通过表达净化卑贱”的情感表述途径同归,比如在《大地之歌》“告别”乐章结束的安详的美妙和弦中,举起的盛器在太阳下绽放开水晶石般的光芒,亿万灵魂在永别尘世的瞬间吸吮那喷涌而出的液体,那甜蜜的,温热的,甘美的,沉醉的,无与伦比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