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话
曹天元专栏
关于牛顿,我们说得已经够多了。最后需要特意指出的是,不管牛顿在性格上有着怎样的缺点,他所引领的却无疑是科学史上最为伟大和重要的一次革命。
今天在大众的印象中,科学革命的源头似乎总是从哥白尼开始的。事实上,甚至“革命”一词本身,就来自它的另一个意思——“运行”或“旋转”。哥白尼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其原名可能就叫做《运行论》,即拉丁文的DeRevolutionibus。于是“哥白尼革命”一词也就顺理成章地流传开来。
但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哥白尼革命”是大可商榷的。在当年,哥白尼的体系并不比托勒密的体系更符合观测事实。按照一些天文学史家的分析,它甚至可能不比托勒密体系更为简洁。在整个16世纪中,它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影响微乎其微。哥白尼的目的,在于使天体运动恢复到匀速圆周的传统上来,“拯救现象”,而这正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的原则。
哥白尼决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的《天体运行论》和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无论在形式还是数据上都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开普勒也认为哥白尼“更多地去解释托勒密,而不是去解释自然”。哥白尼学说无疑是伟大的,但它决不能单独地构成近代科学的革命。
而开普勒呢?无疑,开普勒体系远远超越了朴素的哥白尼学说,对天文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重建。后来人们充满敬意地提及“哥白尼体系”时,往往指的其实就是“开普勒体系”。这是一次真正的激动人心的改变,但它也并未带来完整意义上的革命。他的三大定律对于天文学家来说,不能帮助做出任何的计算或预见,也没有指出背后物理上的深刻原因。在牛顿以前,包括伽利略在内,几乎没有人接受他的理论。
甚至牛顿本人,也对开普勒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贬低。在《原理》第一册中,压根就没提到他的名字。在第二册中,甚至把椭圆轨道定律给归到了哥白尼头上!牛顿其实心里是明白的,在《论运动》中他就正确地提及了开普勒,为何到了《原理》变成这样,却是个谜题。
总之,近代科学的革命,到伽利略那里才真正发生。但伽利略没有完成它,只有牛顿的最终出现,它才达到顶峰并最终汇成人类思想史上一股不可阻挡的思潮。它引导了启蒙运动并将其深刻烙印在道德、政治、技术、历史等一切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牛顿不愧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