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尚·马龙:我是深藏不露的“中国通”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10:36 青年时报

  “他可太精了!”新闻发布会开始前,翻译王小姐小声地说,别看尚·马龙一个劲儿地摆手说着“我不会讲中文”,却是个深藏不露的“中国通”。果然,在他的言语中,经常能听到一些零星的中文单词,以及对于中国音乐和中国人的赞美。被誉为“新世纪十大音乐大师”之一的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将是此次“西湖之夏”音乐节上的又一亮点。届时,他会和新近组织的“西湖乐队”合作,举办一场特别的演出。为此,尚·马龙还特意创作了一首《杭州之夜》,里面也包含着许多中国元素。

  把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中

  8年前,尚·马龙的唱片首次在中国发行,从此,他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2002年中国台湾邀请我演出,主办方要求我准备三首中国曲目的演奏。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中国音乐就非常有兴趣,进而开始密切关注。也是非常巧的,2003年我就多了许多机会来中国演出,深圳、广州我都去过。”尚·马龙说,现在他经常在家听中国的流行音乐和乡村音乐(民谣),而且已经将中国的音乐元素加入到了不少作品中。

  如今,尚·马龙不仅喜欢上了中国音乐,还由于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热爱而喜欢上了中国的乐器。“中国古典音乐中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这非常奇妙。我学拉二胡、弹琵琶,甚至在我的欧洲

演唱会上,我尝试着把它们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法。虽然现在看来有点粗糙,但相信这种中国元素与欧洲文化的结合会越来越好。”

  在中国找到知音

  在国际上,尚·马龙与雅尼、班德瑞、喜多郎、范吉利斯、乔治·温斯顿齐名,他钢琴演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弹自唱,将古典与流行巧妙融合。虽然,他自谦“演奏技艺不如范吉利斯纯熟”,但因其独特的个性,他也拥有一大批狂热的乐迷。

  “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好,尤其是食物、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中国Fans对我的支持。”尚·马龙说,中国的观众与欧洲观众不同,“我觉得,他们是最能接受多元化音乐的一个群体”。

  他解释,可能由于欧洲演唱会种类很多,观众难免挑挑拣拣,“而且他们特别喜欢听那些电台介绍的,已成定势的东西,所以古典音乐在那里比较受欢迎,相反一些创新的东西他们不太愿意接受。”尚·马龙颇为感激地表示,尽管中国与比利时距离如此远,他却在这里找到了知音,找到了能接受并且支持自己音乐的人。

  尚·马龙还笑言,虽然目前只会说两种语言,法语和英语。不过,他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下次我来的时候,希望能用中文跟你们交流,了解中国更多”。

  用《老鼠爱大米》打动观众

  在这次《尚·马龙“邂逅”西湖乐队》的演出单上,《老鼠爱大米》赫然入目。您觉得这首歌怎么样?知道中文歌词吗?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来演奏?一时之间,诸多问题涌向尚·马龙。

  “据我所知,这是一首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歌,没有人告诉我它的中文歌词。但是我之所以选择它,只是为了打动大家,而我也不会整场音乐会都演奏这样的音乐。”看来,对中国音乐,尚·马龙确实有所了解,知道挑选平民化的作品。

  “现在中国可能没有特别好的音乐家。可在法国、德国也没有特别出名的。怎么说呢,音乐也有一代一代之分,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下一代的年轻人带来好的音乐。”尚·马龙紧接着说道。

  对于时下中国孩子的钢琴学习热,尚·马龙并不持赞同意见。“我6岁就开始学钢琴了,因为我的母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于是在女儿4岁的时候,我也强迫过她学习钢琴,结果发现她不喜欢。现在她弹的是电吉他,非常棒。我觉得小孩学什么并不重要,哪怕用两个指头弹弹也是音乐,重要的是兴趣。”

  至于“音乐选秀”活动,尚·马龙觉得,如果将学音乐的目的与比赛联系起来,这无异于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学音乐的好坏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最终制胜。”

  他是谁

  尚·马龙:一位来自比利时音乐王国、毕业于柏克莱大学音乐学院、在欧洲享有盛誉的流行钢琴家。在美国办过15场巡回演奏会。在他二十几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十余张CD:《真心日记》、《海底之心》、《真爱传奇》、《Piana & Sea》、《Ruisseaux Des Fagnes》、《喜爱日记》、《寂寞男人心》、《尚·马龙的音乐时光剪影》等。其中90%的曲子都由他自己创作,充分体现了他超常的音乐天赋和对乐曲内涵的非凡感悟力,更以傲人的销售成绩纵横新世纪钢琴界。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程茗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