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面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白求恩说。
昨晚,20集电视连续剧《诺尔曼·白求恩》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落幕。《白求恩》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是显而易见的大制作,同时又有高密度宣传及背后的强大财力支撑,这是《白求恩》成功的必要条件,该剧的导演是曾拍摄《牵手》、《记忆的证明》等
电视剧的青年导演杨阳。
诺尔曼·白求恩关于白求恩的荧屏形象,最为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是张骏祥导演根据著名作家周而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求恩大夫》(海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9月出品),该剧在特定年代着力诠释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的“五个人”的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而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外国人形象之一。
此外还有1977年加拿大拍摄的由唐纳德·萨瑟兰主演的英文电影《白求恩》;1990年由中、加、法3国联合拍摄的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上述3部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截取白求恩在中国参加抗战的时段(1938年3月—1939年11月)作为叙述重点,对他来华之前的个人经历着墨不多。
而此次杨阳执导的电视连续剧,试图全面回顾和展现白求恩的一生,塑造其完整的人生形象,以改变公众对其存在的固定刻板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电视剧“白求恩”中
留有遗憾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中有许多外国演员,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严格按照北美片场规则行事。杨阳导演说:“比如中午吃饭,我10分钟就能吃完,一般的人20分钟也就够了,按国内的规则马上就可以开工了。但他们不行,从一开始坐到桌子前,计时,一个小时。哪怕半个小时吃完了,也要喝咖啡或东游西逛,少一分钟都不行。当然,拍起来相当敬业。可吃饭如果晚10分钟,就可能给剧组带来一个罚单”。
对导演杨阳来说,她的艺术要求与投资预算和巨额摄制成本之间产生了矛盾。国内拍摄的困难同样防不胜防。在匆匆补拍完白求恩去世的镜头后,外籍演员由于难以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而频发怨言,以至影响到了拍摄进度。这些因素导致一些计划中的场景未能完全如愿。《诺尔曼·白求恩》的
现实感应“让我们把利润、私人经济利益从医务界里取消,把贪得无厌的个人从我们的职业中清除。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这是印在已经发行出品的《诺尔曼·白求恩》DVD影碟的内包装上的一段话。
无论是前期策划、剧本创作还是实施拍摄,通过白求恩审视当下异化的医患关系是《诺尔曼·白求恩》的一个重要现实感应点。该剧围绕抗战前线战士与干部医疗资源的争夺设计了两场戏,一个是利用X光机为干部体检,另一个是后勤部长穿着缴获的优质军服来送咖啡时遭到白求恩的指责,被脱去衣服。
从“一个复杂而变化无常的人”,一个“愤青”、“叛逆者”到延安的一个以手术刀为武器的医治“创伤”的人,这是白求恩一生中“最成熟的一个决定”。
延安所营造的简单、纯粹而质朴的氛围,使与上流社会频频发生冲突的白求恩突然找到了契合自己的精神归宿。“我已经爱上他们了,我知道他们也爱我”,他在信中如此描述自己与延安及晋察冀地区军民的关系;在遗嘱中的表达则更为鲜明:“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感觉遗憾的就是稍嫌孤闷一点,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