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徐静蕾式尴尬:抢“沙发”容易看电影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0:07 南方都市报

  今日娱论

  今日主持郭江涛

  对于那种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的人,我既好奇,也敬畏、还后怕。但社会上的事情,基本是这样,习惯了就好。

  比如有一个广告:在一个清凉、雅皮、简约的背景下,主人公徐静蕾端庄大方地坐着,而远处一个相貌普通的胡须男坐在一个显眼的红沙发里,一脸傻笑,快速地滑向徐静蕾,然后徐静蕾嫣然一笑,完了。在这短短的十几秒里,我突然发觉刚才放的是广告,我也突然警觉,这广告到底是在卖什么啊?卖徐静蕾?卖普通胡须男?卖笑?卖沙发?还是卖装在沙发腿下,可以让沙发迅速位移的滑轮?

  在我肤浅的社会体验感召下,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卖沙发的广告,因为在普罗大众的电视消费里,应该不允许卖人!卖笑!卖背景!最后只应该是卖沙发。

  不知道是哪位大仙,发明了博客里的“抢沙发运动”——但凡一个人气博客更新,必然有人第一个跟帖,啥也不说,写下“沙发”两个大字。这种事情看多了,很有点像以前去旅游景点观光的时候,总是可以在某处见到“王二麻子到此一游”的字迹一样,在现代网游的世界,我们总是能发现这种传统的

幽默,但“到此一游”是守旧,而“抢沙发”就是后现代,虽然它们是亲戚。但所谓时代不同了,说法都不一样。比起千辛万苦的旅游题字,坐在家里键盘鼠标齐用,就可以与名人的语录零距离,科技确实带来强烈的舒适感。

  徐静蕾曾公开表示说,自己写博客如果说有功利心的话,就是为了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的宣传。但显然,徐博客没有成为电影博客,而只是变成了一个“博客大王”。

  “大王”确实是中国人一个非常热衷的称号,以前郑渊洁写了很多童话,就被称为“童话大王”;在古代,孙悟空占花果山为王的时候,也被猴子尊称为“大王”。俗话说,人是猴变的。像这种反科学的言论估计很为人所耻,但在任何一个领域找出一个“大王”,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而一旦有这样的“大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朝拜一下再说,而这种“到此一游”的心态,使得徐博客点击率越来越高,可对于电影领域却没有丝毫的关系。

  无论是不是徐静蕾眼见自己的号召力喜人要自立门户,还是新浪继续拉着徐静蕾不放,并声言这是“博客这种新媒体的胜利”,都不外乎是徐静蕾与新浪互为利用的宣传形式——红脸与白脸,捧哏与逗哏,宣传也需要艺术。

  现在说博客这种新媒体的成功,为时尚早,一开始徐预借博客为电影造势,但《梦想照进现实》的低票房,以及更早前徐博客出书的不良销售成绩,都与博客的几千万点击高潮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来,调查公司可以就到底是什么人在看博客,什么人在抢沙发做一下调查和研究,但这样一个网络社会生活揭秘的调查,显然太社会学,没有一点娱乐含量,也没有人在乎到底是什么人在点,只会关心这个数字本身的增加。

  其实《梦想照进现实》确实是一部有特色的电影,先排除它是否好看,它的与众不同比起写博客这种全世界好多人都在干的事情,要有趣得多,但越是有意思的事情却往往越容易被人忽视,忽略。

  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书里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比起西方,中国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以数字来管理的社会。以前是,现在也是,即感性永远高于理性,顺着这个脉络,再去看那5000万,在中国,这只不过是一个颇具感情色彩的数字象征,我们依然是一个非常喜欢“到此一游”的社会,从一棵古树,一面古墙,一块古碑到一台电脑,都一样。

  本报娱乐评论员郭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