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珊珊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清晨能使我醒来”
看了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七一特别节目《天路车站》,我突然想起了海子这首名为《西藏》的诗。这个略带伤感的诗人有着和西藏同样的孤独,而孤独所聚集的热情却能在瞬间迸发,让人震撼。曾经有人说:“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而当看到片子里吊装“拉萨站”这三个字时,所有人都为青藏铁路感叹,为西藏感动。
飘扬的五色经幡、屹立的玛尼堆和永不停歇的转经筒,连同藏民口中呢喃的佛经,足以让这个辽远的世界“第三极”更加神秘和富有魅力。我并没有去过拉萨,和所有期待去拉萨的人一样,源于心中那一种渴望已久的神往。被这个片子深深地感动,却是因为它诗意的自然与真挚……
诗般画卷
“神奇呀,你看,
一重又一重天柱般的高山,
浪涛汹涌,一道道的激流,
截断了康青藏的交通路线,
百壁高悬如镜面,一处比一处陡险,
想要飞过,神雕的翅膀也要抖颤!”
西藏诗人擦珠·阿旺洛桑的《金桥玉带》似乎被我在《天路车站》里看到了,而修筑青藏铁路着实比修筑康藏、青藏两条公路更加艰难。感谢摄像师让我们看到了那扬起黄土的拉萨村庄,人烟稀少的草原和工人们在工地带着“高原红”的脸……
湛蓝的天、慵懒的云、浩淼的水和绵延的山。在片子的画面里几次看到青山绿水、白云悠悠、静谧的远景前,孤枝上五色经幡乘风急促地“吟诵”……这个画面似乎留在脑海里成了一首诗,令人回味。
画面中的“人”更有诗意:几道狭长的车轨尽头就是正待完工的拉萨火车站。谈话现场,繁忙的负责人打着电话走出画面,远离了谈话圈,却似乎更接近了镜头。只见他踱步在溪流般蜿蜒的铁轨上,有些踟蹰,而走出几步后又异常坚定。聪明的摄像师在谈话中捕捉了这个远离主题的画面,却让人觉得主题更加丰富、生动。
最喜欢篇末———带着朴素得似乎没有说完的解说词———拉萨火车站全景镜头的画面,那种诗般的意境。“当您看到这期节目时,第一辆由拉萨开往格尔木和由格尔木开往拉萨的火车已于2006年7月1日相向使出。”在以红、黄、白三色为基调的拉萨车站遥遥定格,这种“欲说还休”的沉默,让人的心境起伏良久,感慨更多……
诗般倾谈
“每个人对它有一个梦想
每个人都将它像历史一样珍藏
有谁会知
这里生长了多少虔诚和风雪中的阳光
从这里出发,走向四面八方
朝圣者把梦撒向极地的星空”
若萱这首《读诗的拉萨》,美得让人能听到自己的倾诉,而这种倾诉,自然得让听见它的人沉醉。这期的《当代工人》节目,一改以往郑重其事的“大谈话”节目风格,变为亲切随意的“小谈话”,让三三两两的工人们在广袤的草原和绵长的铁路边席地而坐,畅所欲言。甚至,时而“穿帮”的摄像和录音都让人觉得必不可少。画面里,烈日下的阳光不觉得刺眼,因为飘动的工程旗帜会告诉你高原上的劲风让人爽朗;工人黝黑的面色也不觉得难看,因为听他们说出了自己朴实、自然的语言。我喜欢自然、轻松、温馨的谈话氛围,甚至会迷恋它。
诗般艺苑
“总是带着别人的梦想和希望
站在缺氧的寒风中
守望着来生”
陈跃军的这首《经幡》放在这里也想让你欣赏,因为它不仅仅是诵经的布头,飘荡在茫茫的草原上,它更是一种承载了千年藏文化的标志。
一直喜欢看夏丽颖老师的片子,因为她的片子和她的人一样自然、真实和真挚。在她的片子里,那种没有太多冲突的平淡,和没有太多波澜的娴静画面,会让人常看常新,思绪连绵,尤有回味。这种与众不同的质朴贯穿在她所表述的“历史长河”里,渗透着不动声色的文化气息。在片子中,他们和拉萨火车站巧妙地结合,丰富了整个节目的内涵,让《当代工人》焕然一新。
最诱人的是像诗一样流淌的音乐。沉重的低音鼓携着稳重的节奏,衬托出布达拉宫的威严庄重和悠远神秘。
一直沉寂着美丽的西藏,在青藏铁路最后完工时,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当代工人》有幸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也是。
永远听不够的还是那首《天路》———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