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找到共鸣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0:11 南方都市报

  《建筑大师》今日北京首演,“永远的易卜生”戏剧季开幕

  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找到共鸣

  本报讯(记者黄长怡)今年是世界著名剧作家易卜生逝世100周年,被称为“易卜生年”。北京、上海等地都以丰富的戏剧活动隆重地纪念这位对中国话剧影响巨大的剧作家。今
天,易卜生晚年最后一部作品《建筑大师》将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该剧由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汇聚了濮存昕、陶虹等大牌演员,相当引人瞩目。《建筑大师》的首演也拉开了国家话剧院第二届国际戏剧节的序幕。这一盛会以“永远的易卜生”为主题,将上演与易卜生相关的六部作品。

  《建筑大师》:

  全剧只有一个动作

  此次是《建筑大师》首次在中国上演,也是林兆华首次执导易卜生的话剧。此前他曾表示过,《建筑大师》是一部有别于喜剧、悲剧、悲喜剧的“静态话剧”。同时他允许濮存昕等演员在规定的戏剧结构里自由发挥,即兴表演。消息一出,使这部还未与观众见面的话剧吊起人们的胃口。对此,记者采访了《建筑大师》的制作人张辉,请他对此作一个解读。

  “这部话剧和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话剧有非常大的不同。”张辉说:“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话剧,讲述一个60多岁的建筑师的一段心理活动,包括他和几个剧中人物的对话,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唯一的动作就是最后建筑师爬上一个高塔,掉了下来。这部戏里没有传统的人物冲突、情节跌宕,只是一个人两个钟头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称之为‘静态话剧’。”

  象征主义话剧目前在中国非常少见,而张辉认为这应该是现代话剧发展的方向之一,不应该是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国内,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从五四时期就被广泛推崇,到现在翻演了无数遍,被认为是易卜生的经典之作。实际上,易卜生只是在中年时期致力于社会问题剧的写作,到了晚年他已经转向象征主义的创作,从关注社会问题转向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其中就以《建筑大师》为代表。现实主义的话剧是受制于时代背景的,脱离具体的背景就失去了意义。而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作品则永远不会过时,不同时代的人都会在其中找到共鸣。”

  《建筑大师》不同常规的表演方式,对观众无疑是一个挑战。张辉表示,对此他们有过顾虑,但同时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被克服:“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可以让所有人从中得到收获,而不分年龄、种族、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比如在剧中我们表现快乐、痛苦,这些人类共有的感情,我相信不管是老农还是大学教授,都能从中得到共鸣。我们担心的是观众不进剧院,只要进了剧院,我想他总会在某个时候被感动。”

  戏剧季:

  向现代戏剧之父致敬

  “永远的易卜生”国际戏剧季是继两年前“永远的契诃夫”之后,国家话剧院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话剧活动。易卜生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他改变了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传统,确立了正剧这种现代话剧形式。易卜生一生创作了26个剧本和许多诗篇,重要剧作有《布兰德》、《培尔·金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建筑师》等。其中既有关注社会民生、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问题剧,又有直指人心深处、探讨个人意志与人生价值的思想剧。

  易卜生对中国话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直接催生了中国话剧。他的作品在中国话剧刚刚诞生时期直接启迪并引领了一批中国的话剧先驱,从欧阳予倩、洪深,到田汉、曹禺无一不想成为“中国的易卜生”。他的作品成为当时中国戏剧人最主要的创作资源,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鲁迅和胡适,最先介绍和评论了易卜生和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娜拉成为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的代名词,成为新女性运动的榜样。易卜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近一百年来,中国的舞台不时有他的作品上演,从《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到《培尔·金特》,中国的艺术家和观众都在不断地认识和接近易卜生。

  此次戏剧季将展现世界优秀艺术家对他作品的最新诠释,强大的演出阵容、多风格的演出形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定会使中国人对戏剧大师有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

  图:

  《建筑大师》排练现场,濮存昕(左)和陶虹在对台词。摄影:李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