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金张掖,银武威,甘凉道上走一回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9:25 南方都市报

  新西游

  西行动态

  据重走唐僧路组委会秘书长石忠耀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共同见证新唐代到达印度的盛况,并感受佛陀故乡的圣迹,组委会将组织一个200人的朝圣团去印度、尼泊尔,跟随当
代唐僧一同参拜佛陀降生、悟道和涅槃之地。朝圣团将于11月中旬出发,朝圣者均可参加在印度那烂陀寺举行的圆满法会,并可以个人名义为两位法师提供一天的供养。朝圣者所有行程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

  西行漫记

  在昔日西凉州上寻大师足迹

  河西走廊上有两座小城,武威和张掖,即古之凉州和甘州。两座城市历史和现状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地理上,位处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的东部和中部,早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历史上,甘凉道是当年佛教东来的必经之路,高僧大德讲学译经、立寺开窟,在五凉期间佛教兴盛一时,元明时藏传佛教迅猛发展。如今,走在两座城市的街道上,感受颇多,在西北的城市里保存了更多的文物遗址以及所包含的中国

传统文化,尽管两个城市都不大,均为农业城市,但城中的众多佛教寺院或遗址依稀反映了当年盛况。唐代诗人元稹写道:“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当年繁盛可见一斑。

  从8月15日到19日,西行团队在武威停留五天,参观了天梯山石窟、武威文庙、雷台汉墓、罗什塔以及大云寺。武威文庙在城市东南,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规模宏伟,号称陇右学宫之冠。进去后,几百年树龄的国槐、侧柏苍天,和宏伟的建筑一起,更显得古人求学之地的庄严肃静。文庙南侧就是西夏博物馆,以陈列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碑出名。

  武威寺庙众多,城内的大云寺始建于前凉,至今还保留着唐代重约6吨的铜钟。罗什寺始建于前秦,为纪念在武威居住17年的鸠摩罗什大师,现存民国重建的12级砖塔。元代藏传佛教萨班大师在凉州建立四座寺庙:白塔、金塔、莲花、海藏寺。至今,除金塔寺外,均有寺院。当年,玄奘途经凉州城,大云寺为城内最大的寺院,他应该有去参拜,现在还有人说玄奘曾在大云寺中挂单。

  8月20日,记者和北京摄制组从武威出发,前往张掖。沿祁连山北麓的312国道,到山丹县境,发现了汉代

长城的遗址。汉武帝为防御匈奴侵扰河西走廊,于是修筑长城,阻挡游牧民族的骑兵,汉长城由壕沟、烽燧、列障构成,历经两千年的风雨,列障已经变成低矮的土堆。想当年,长城内外,就是胡汉两个世界,烽烟不断。山丹县境内的长城保存得比较好,汉代和明代的长城组成了不同的系列,站在高处回望,三列长城如同游龙一般伸向远方,两岸荒山相对,草原互映,远方白云飘逸——这种独特的防御城墙隔开了游牧与农业的范围,更形成了中国文人在心理上的华夷分界线。

  西游寻踪

  古印度美女现身天梯山

  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距今1500多年。当时的北凉王沮渠蒙逊把国都从张掖迁到姑藏(今武威)。沮渠蒙逊笃信佛教,其母车氏病故,他广征能工巧匠,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凉州石窟的开凿,使西域高僧接踵而来,昙无谶来凉州后,驻锡在此,译经说法,凉州一时佛名远扬。北魏灭北凉后,从凉州迁宗族吏民3.6万户到平城,其中僧侣就有3000人。北魏在大同云岗开凿石窟,其造像水平很高,和这批迁过去的僧人很有关系。天梯山石窟在北魏、隋唐、西夏都继续开凿过,到明清时已经有26窟。

  如今,天梯山石窟只剩下了一座依山开凿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佛像高达28米,左侧为迦叶、文殊菩萨和广目天王,右侧为阿难、普贤菩萨和多尊天王。石窟的石壁上还可以看到狮子和白象的壁画,这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坐骑。大佛前方就是水库,为了保护大佛,前面筑起一道半圆形的大坝。天梯山的石质为红砂岩,很容易风化,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只剩下了8个窟。1958年在修建黄羊水库时,天梯山石窟属于淹没的范围,于是把其余的佛像和壁画全部迁走,现在保存在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库房里。

  还好,在天梯山文物图片展览室中看到了早期的佛像和壁画。最可贵的是陈列馆中的北凉壁画飞天,弯眉大眼,胆鼻小口,肌肤丰腴,服饰华丽,飞天腰部略显弯曲,一点都没有隋唐飞天那种灵动飘逸的感觉。北凉的胁侍菩萨的壁画,高鼻深目,细眉厚唇,纤腰丰臀,神情妩媚,体态婀娜,完全是古印度美女的造型。从北凉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印度和西域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34米卧佛笑看人间

  在张掖城南街,远远便能看到一座喇嘛教的土塔,高30余米,白色的土塔在蓝天之下,庄严寂静——土塔就在大佛寺之内。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始建于西晋年间。西夏时期,皇帝带头崇信佛教,专门设置管理佛教的机构和制度,并邀请西藏高僧前来讲经说法。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国师嵬咩在迦叶寺掘得古卧佛并献给皇帝,于是在此兴建坐东朝西的卧佛寺。

  进入大佛寺的山门,迎面就是大佛殿。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雕梁画栋,殿门两侧各有六平方米的精美砖雕,内容是如来佛讲经说法的故事和神态各异的诸佛像。殿内供奉着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木胎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金装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睁,嘴唇微启,面带微笑。佛像两侧立塑优婆夷、优婆塞像,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殿门上有清代的一副楹联: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如此梦是真空。

  大佛殿后为藏经阁。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皇帝朱祁镇将官版《北藏》赐给大佛寺一套,连同经柜保存完好。同时期的太监王贵花重金请人用泥金书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也珍藏在大佛寺内,被定为国宝。

  西游疑点

  大佛寺中的西游壁画

  在张掖大佛寺的卧佛殿后面,有一组《西游记》的壁画,画中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改老毛病,变得非常勤劳,牵马、挑担之类的活都干。这组壁画约有十五六平方米,由几个故事组成,看得比较清楚的就是四众西行的场面,沙僧在前面,八戒挑着担子走在唐僧的左侧,骑在马上的唐僧全然不像现代电视上唐僧的模样;孙悟空断后,和前来送行的善男信女告别。壁画上信众的衣服都是宽衣博带。旁有参天大树,也有奔流河水,四周山石云雾,景色甚美。这幅壁画引起了两位法师的关注,询问其年代,担任讲解的张掖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红燕说,这是明代的壁画,早于吴承恩写成《西游记》的时间,而且吴承恩也没有来过河西走廊,河西一带古代就有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这也说明当年玄奘经过此地所留下的影响。张掖市博物馆内部对这幅壁画的年代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有的认为是明代,有的认为是元末明初,副馆长吴正科认为,这可能是清代前期的壁画。也有研究者根据壁画的故事,认为壁画应该是清代的,而且是受了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的。

  抛开壁画是否受《西游记》的影响不说,在张掖有许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比如流沙河、高老庄、牛魔王洞、青龙山洞等等。吴正科说,大佛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西夏,还可以上推到西晋的时候,最初名叫迦叶如来寺。北凉昙无谶曾经在这翻译传授菩萨戒,当年玄奘西行求法的时候肯定经过大佛寺,因为当时甘州城内只有大佛寺和木塔寺,大佛寺也可以说是涅槃宗的发源地。据介绍,西夏时候,张掖一带就有关于高老庄的传说,而高老庄确实也是一个真实的地名,在肃南县的明海乡,因时间关系,记者未能前往考察。

  本版撰文/摄影(除署名外):本报特派记者宋金绪

  图:

  张掖大佛寺土塔。

  武威天梯山唐代大佛.。

  凉州城门。

  走在武威民勤县的油菜花地间,两位法师的新西游之路,多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张旭光摄)

  大佛寺西游记壁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