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高群书缘何发激愤之词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3:20 舜网-济南日报

  □欣 岩

  国产史诗大片《东京审判》今天全国公映。据媒体报道,导演高群书在制片人因资金断档而选择“逃跑”之后,不惜与债主签下卖身契,举债500万元坚持拍完电影。博友们质疑国内财富大腕、电影投资商们的良知。

  顾名思义,影片《东京审判》审判的对象是28名日本战犯。然而,得知《东京审判》拍摄中遇到的磨难,和所有对此事感到忿忿不平的中国人一样,笔者对曾经“抛弃”、“拒绝”、“冷落”《东京审判》的一些同胞们,表示不满和谴责。

  一部影片的艰难拍摄历程,从一个侧面,“审判”的何尝不是曾刁难过这部电影的单位和个人?质问《东京审判》在国内“审判”了谁,正是就这层含义而言的。这里的“审判”,等同于“拷问”,不过是借用《东京审判》片名中的“审判”一词而已。

  在中国,《东京审判》“审判”的是有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前几天,笔者就李嘉诚捐出三分之一的个人资产给李嘉诚基金会,撰文希望内地富豪学习李嘉诚,树立基本的慈善意识。而《东京审判》拍摄资金“断炊”,制片人“不辞而别”,剩下导演高群书一个“荷戟战斗”,最后被迫以签订卖身契方式,筹集资金。博客上的博友抨击内地财富大腕良知的缺失,不是没有道理。其实,这件事“审判”的恰恰是中国人(包括富豪)的历史态度问题。也许,因为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清楚《东京审判》剧组的窘境。如果导演能通过媒体呼吁,募到500万元的捐款,应该不成问题。设想一下,一个爱国的中国公民捐10元资助《东京审判》剧组,不该存在太多困难。50万个爱国中国人,相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这个数字恐怕不能算大吧。相反,导演求助个别富豪,碰巧那些人担心“生意”受损,不大情愿帮忙,自然是磕错了头,求错了神。

  据报道,《东京审判》拍摄完毕,并不被一些影院看好,因为影院担心的是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期”。中国的电影,被当作娱乐产品。事实上,在西方,电影、图书都是被看作传媒产业的,它们给人带来的不只是娱乐的享受,同时还有寓教于乐的功能。一些影院只考虑了“保全自身”,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想必不是商业化惹的祸,和影院老板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部分丧失,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受到舆论的“审判”。

  《东京审判》拍摄完毕,导演高群书的一句话耐人寻味:“我见证的不是一部电影的诞生,而是一部电影的毁灭。”高导所说的“毁灭”,可以被理解成“世态炎凉”的代名词。在一个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普遍不足的时代,用艺术的形式爱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诞生一部影片的同时,也正是爱国激情遭到“毁灭”的时候。同样的境遇,在别的国度会不会上演,我不清楚,但是,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出现这样的悲剧,却令人深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