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红土情缘感动山城观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0:48 重庆晚报

  

红土情缘感动山城观众

  本报讯掌声!掌声!舞台上的动人演出,没有给台下任何一位观众留下遗憾。昨晚,支边战友创排的《红土情缘》大型歌舞晚会,在洪崖洞巴渝剧场拉开了首场演出的帷幕。这是一场重温激情岁月的聚会,优美的舞蹈与动人的歌声,让全场掌声不断。不少观众淌下了热泪,这是感动的泪,激情的泪……

  爆满,全场座无虚席

  能容纳近900人的剧院昨晚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都站着人。到场的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当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各团营的兵团战士。岁月不饶人,他们大都已经年过半百,可那股追求艺术青春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年。观众中也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与当年的支边战友心意相通,同样经历过火红的年代,有一个共同的梦。观众中还有不少人专程从远郊区县结队赶来的。来自江津的刘明华现已退休在家,但他作为当年兵团一师的战友,平时不忘与战友联谊交流。“每次战友盛会我都不会错过,今晚的演出更让我们重温当年的支边生活。”看着舞台上背景板呈现出的西双版纳风情,观众厉军说:“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我仿佛又站在了那片红土上。”

  体验,人间真情动人

  舞台上的演员都十分投入,歌舞、小合唱、二胡伴奏、样板戏选段等,表演得有板有眼。记者在观众中看到了一位年轻观众,30岁的他来自本市一家杂志社。他一直通过阅读本报关注着这次盛会,他说:“关于这个群体,曾有一些文艺作品进行了误读,甚至让后来人以为那是一份‘孽债’,我来看这场演出,就是想切身体会这群人的奉献精神,感受他们的人间真情。”参与演出组织工作的席萍女士说:“创排的节目是对那个年代一些感人的精神、情感的追忆,讴歌支边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社会责任,把人生壮丽的青春献给人民的事迹。正因为这样一份真情,对往昔的一份眷恋,演员们才跳得那么投入,唱得如此动情。”

  喝彩,经典艺术之美

  一幕幕场景,让同是“支边战友”的观众们仿佛回到了年轻的岁月,引发内心阵阵共鸣。许多观众不住流泪,转头偷偷擦拭。每一个节目表演完毕,整个剧场都会爆发出轰鸣的掌声。许多支边战友在艺术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当年虽然没有现代灯光、舞美设施,但他们依然在那些深山老林、民族山寨的土台子上,表演自己编创的节目,如今再度表演那曾让他们激动不已的节目,自然是宝刀不老。花灯歌舞《绣荷包》,曾在多次在国内外音乐赛事上获奖;二胡协奏曲《赶街》,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这些节目无不让观众心神俱醉,尤其是经典回放芭蕾舞剧《白毛女》、《草原儿女》等,更是再度呈现出经典艺术作品之美,让观众连连喝彩。

  今晚,这台晚会将继续在洪崖洞上演。9月9日,战友们还将举行一场义演,为重庆百年不遇的赈灾抗旱作出一份贡献。

  神秘“红土”揭面纱三大亮点撼人心

  秘密创排多时的《红土情缘》大型歌舞晚会,昨日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仅有旖旎而瑰丽的民族风情,还有精选的几段经典回放。整台演出呈现出三大亮点,让观众过足了瘾。

  亮点一:浪漫风情

  芭蕉树、橡胶林、红河水……舞台上的布景富有浓郁的云南边疆特色,而一个个节目,更好比一扇扇打开的门,引领观众慢慢穿梭时空,勾起南疆回忆。无论是“序”《彩云之南》,还是女声独唱《红河好地方》(原创),二胡与舞蹈《赶街》等,浪漫瑰丽的风格始终贯穿其中。正如编导所说的,“边疆的美、多民族的美、山水的美,是这台歌舞的最高境界”,观众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浪漫风情所感染,陶醉在远方的迷人景色中。

  亮点二:战友风貌

  既然是以支边战友编排的主题演出,自然少不了对昔日战友精神的讴歌。场面宏大的京腔新韵《我们是支边战友》、单口评书《说唱岁月》、歌舞《儿行千里两地情》等,都把当年支边青年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一一展现在舞台上。节目的主调激情向上,给人奋进和鼓舞。晚会中最为动情的节目当属散文诗朗诵《大山的证明》,以重庆籍支边青年王祖勇舍己救人被压在大树下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讴歌了一代青年为建设边疆所作出的牺牲。散文诗悬念迭起,催人泪下,不少观众都是含着热泪听完了诗朗诵。有观众表示,这些让人明显地感到一种热情豪爽、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精神风貌。

  亮点三:原版经典

  红色经典,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段、现代舞剧《草原儿女》、《沂蒙颂》片段,以及男声小合唱《难忘的旋律》等,都再度展示了这种魅力。而编导们精选出的这几段经典回放,不同于时下的某种“恶搞”。演员们完全按照严谨的艺术态度,坚决杜绝戏说和搞笑,扎实的表演,带给观众的是原版风味。

  观后感串烧

  在演出进行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观众,收集他们对这场演出的观后感。

  ———在这代人的身上,强烈地体现出了一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追赶时代、一往无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新中国第一代人身上的继承和发展。当前,很多支边战友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总结、收获期,有许多东西值得记录,值得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展示和弘扬。

  ———我们每个支边战友的经历都是一本小说,当年的“支边青年”现在都已经五六十岁了。但是,大家都还在蹦达。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思想、感情,都想与朋友交流。

  ———这样精彩的晚会,应该不仅是支边战友间的交流,还应该向边疆乡亲汇报,说明支边战友回城后没有忘记他们。这次组织的节目也应该回当年兵团各师、团农场演出,为农村基层文化作些新贡献。

  ———有些文艺作品过多地渲染了这群人的阴暗面、悲伤感,甚至“孽债”一词居然成了代名词,这是一种颠倒,必须以视正听。因此,这台节目把我们支边青年一代人想说、想唱、想喊、想叫的思想和感情都表达出来了。

  花絮:

  臧雷带伤上场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常青指路》中,洪常青的扮演者臧雷,当年在西双版纳就扮演洪常青,被誉为“活常青”,他更是老山战斗主攻营营长。在上世纪80年代,臧雷的事迹被中央媒体广泛报道,并被编进小学生语文课本。不久前他从大校的岗位退休,但仍保持着当年的激情。前段时间他在战场上遗留的腰部旧伤又复发了,一度生活难以自理。但为了这场演出,他发出豪言壮语:“跳死也要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电疗、理疗后,他的伤势得到一定恢复,终于令他站在了昨晚的舞台上。

  艺术原型登台

  散文诗朗诵《大山的证明》,以重庆籍支边青年王祖勇舍己救人被压在大树下的动人过程为素材。当年这个个头一米八几的小伙子还不满17岁,他在伐掉一棵对路人造成安全隐患的大树时,被大树压在地上长达六七个小时。战友们前来营救时,全营一片哭声。这段经历改编成了诗朗诵,让观众数次流泪。而在节目后,王祖勇登台,他说:“人的一生有许多波折和苦难,但苦难是笔财富,有过支边的8年经历垫底,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扛住!”

  台上台下互动

  整场晚会都让支边战友沉浸在火红年代的回忆里。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河淌水》、《啊,朋友再见》、《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再度唱起时,台下的观众再也难以抑制自己胸中的热情,不约而同地跟随着台上的高歌起来,形成了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记者周秋含/文吴子敬/图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