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超设计:各自为战的冒险突围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1:23 新民周刊

  虽然"设计"两字的涵义在日常语义指向中比较靠近技术层面,但人类历史上的设计行为,无论是一个陶罐还是一件兽皮衣服,先是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解决审美问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但今天我们处于一个设计无所不在的时代,在设计的压迫之下,我们还剩下多少自我、理想和诗意呢?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超设计(HyperDesign)以艺术的名义
思考这个命题。

  撰稿/沈嘉禄(记者)

  焦距逐渐清晰

  9月6日,上海双年展正式开幕。尽管记者事先看过复制的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斗拱的效果图,但在上海美术馆现场目睹那个庞大"部件"时,那种时空交换而引发的视觉冲击力,还是让人感到了震撼。"设计"两字所强调的内涵,被放大到了极致。记者甚至在想,如果这个斗拱永远置放在这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旁,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归宿。

  今年这个高温不退的初秋,谈论双年展是一种时髦,至少在艺术圈及它的边缘。今年的双年展值得谈论的东西不少,因为策展人确定了一个容易引起关注和争议的主题:"超设计"。在展品亮相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它们充满了期待,那是略含微笑但又不确定的表情。

  可以这么说,上海双年展一开始的主题比较模糊,第一届是"开放的空间",后来两届分别为"融合与拓展"和"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当时的策展人似乎刻意要以一种高傲的学术性来体现某种当代意识和前卫艺术的贵族精神,但因为主题存在多义性和无限延展性,反而难以界定,在大众层面获得的呼应不大。相反,有些所谓的外围展倒因为出乎想象的动静,为双年展赢得了公众的关注度以及另类存在的理由。

  情况从第四届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一届的主题是"都市营造",是一个突然变得很"专门"的主题,有人怀疑有民间资本染指。这个时候上海的

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营造"虽然勉强与艺术牵手,但抛向资本的眼色更加妩媚。有一种传说,人们从策展人会议上看到了房产大鳄的身影,那么担心资本对艺术的诱拐是必然的。第五届的主题是"影像生存",当代艺术以它的延展性获得了公众的支持,经过筛选的展品在可读性和想象力的表现上引来了掌声,特别是引进了民间艺术---延川剪纸,似乎在一群西装革履的城市贵族中突然闯进了一个乡下亲戚,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感动。而这次,策展人将焦点牢牢锁定在"设计"两字上,并冠以一个极具时尚意义的"超"字,吸引公众眼球的意图不言而喻。

  据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双年展策展人团队总协调人张晴称,已经办了整整十年的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依托上海独特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来思考当代都市文化建设中的诸种问题,充分调动中国文化资源和技术媒体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鲜活的视觉艺术方式在全球境遇和本土资源之间、严肃人文关怀和大众时尚之间、都市视觉建构和城市内涵发掘之间,建立起一座交往互动和展示的桥梁。

  这个宗旨,或许是一开始就定下的调子,但是在经过十年的激荡和沉淀后才变得清澈起来。感性的艺术家比别人更善于摸着石子过河,而且不怕呛水。

  什么是"超设计"?

  提起设计,似乎谁都会夸夸其谈地表达自己的释义。事实上,在当下的生活层面,恰恰最缺少创意头脑和以设计取胜的产品。在西方文化负载于现代化的日用品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在崇洋媚外的风气中,中国人的设计思想受到了遏止。更严重的是,这种不讲道理的价值判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能力。

  正是看到并忧虑于真相,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将主题确定为"超设计",希望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引起关注和反思。

  那么,什么是"超设计"呢?张晴向记者解释:"超设计,不要单纯地看作是超越过去的设计,也不是谁比谁的东西好。它对设计的反思与检讨应该包含三个层面:艺术设计、日常生活设计和社会设计。因为除了艺术,对政治、军事、经济都存在着设计。但双年展的焦点中,艺术成分更充分。我们对今天的设计界进行观察,大家都不满意,我们享用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一切理念,但设计的产品却离开人类的最初生活理想和精神状态越来越远。"

  这个问题如何来认识呢?表面上看,我们已经生活在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和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设计往往被与功能化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为了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为了更快地进入超市和家庭,甚至加快消费流程,设计的消费附加值放大了,而人文主义情怀被削弱了。产品与人、与环境、与自然开始严重对立。

  "设计的现代性是一柄双刃剑。"张晴说,"规定与程式使人无法再设计,个性被湮没,感情被扭曲,这种工业化的产品与亚文化层面的诸多图像、符号,让我们享受了便捷和舒适,却剥夺了我们与器物与环境之间的感情。"

  上海的一位艺术家也认为:西方一直以来都认为艺术和设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然而,随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设计师也在更多地通过其作品来进行理念的阐述,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区别正在愈加模糊。科技在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变革了现存的艺术形式。它为艺术家逐渐除去了那些束缚其艺术表达的障碍,为其打开一个新的发挥想象空间。

  上海双年展,中国人说了算

  本届双年展由三个主题组成:"设计与想象"、"日常生活实践"与"未来构建历史"。张晴说:"在我们告别了农耕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生活就被格式化了,而被设计的生活往往是反人性的。因此,本届双年展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对此进行反思。不过从征集的作品来看,没有一件能涵盖所有的定义。"

  记者参加了好几次策展人会议,据观察,三个主题的释义也是逐渐清晰的。

  设计与想象---将向大家展示当代艺术大家是如何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构设计对象,对设计进行"再设计"。

  日常生活实践---激发艺术与日常事物的交汇,在艺术家的日常实践中构筑社会生活的美学思想。

  未来构建历史---将从未来视角回溯和反思作为未来之历史的现在,将当代艺术的实验观念与社会历史的乌托邦想象结合在一起,探讨历史与未来观念的建构与演变过程。

  由于展品所具有的国际性和探索性,与往届双年展一样,"超设计"也肯定会有许多作品会让公众感到摸不着头脑。对此,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表示:"我们真诚地希望公众能看懂作品,从作品中获得启发和刺激,遨游于奇妙的想象空间,最好还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但看不懂也是正常的,双年展的探索性和当代性,决定了它与公众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前卫艺术在任何一个地方必定会遭遇的尴尬。可以这么说,双年展就是让大家批评的,我们欢迎挑刺,推动我们更快地走向成熟。但有一点,我们希望大家以宽容的心态来批评,不要将艺术探索看成是洪水猛兽。我们要保护双年展这个民众与艺术家交流的平台,要珍惜批评的机会,走进艺术家的内心。谁也不愿意失去批评的自由和良好氛围。"

  他特别谈到有一届双年展举办期间,有些画廊举办了一些出格的行为艺术展,并自说自话地冠以"双年展外围展"的称号。"其实双年展从来没有外围展。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对上海双年展是一种伤害。"

  记者在那时也获悉,有些不明就里的同志向有关方面诉说,认为上海双年展如此"乱来",是借艺术的名义搞"自由化",是"向西方价值观靠拢",并提出"双年展要不要办下去?"但上海的有关领导明确表态,上海双年展不是上海美术馆的一般艺术活动,而是上海的文化活动,是上海向世界展现开放的形象和文化立场的重要展事。

  李磊着重说:"当然,在西方某些政治势力企图借助艺术的平台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现实面前,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历届双年展中,策展人团队一直是我们主导的,艺委会中也是中国人说了算。确定哪个主题,入选什么作品,其实也表明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态度。"

  亚洲意识的三重唱

  本届上海双年展与新加坡双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携手联动,将开幕时间集中在9月初的几天之内,艺术家为之在三城之间奔波,但由此产生的社会效果却是放大了好几倍。张晴对记者说,以往这三个城市的双年展都是各办各的,但随着亚洲的崛起,亚洲人要表达亚洲意识的自觉性开始增强。"你知道吗,西方人书写的英语版世界艺术史共有煌煌六十卷,但涉及亚洲的只有两卷,分给中国的还能有多少呢?所以不少外国人认为,亚洲没有艺术,中国只有巫术和医学。亚洲在西方艺术体系中是一直是'他者',被极度蔑视。现在,应该给亚洲一个公平的评价了。"这个大胡子艺术家气呼呼地说。

  据悉在亚洲范围,上海双年展的历史最长,现在已经排名世界第五,亚洲第一。上海双年展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地位,成为上海的名片。

  当然,只有更好地体现国际性,才能有效地表达亚洲意识。在征集作品时,上海双年展策展人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广发英雄帖,选择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涵盖了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多位地位显赫的大师。

  今年双年展希望通过场馆的安排扩大辐射力,主展场为上海美术馆,还在人民公园、中信泰富、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时尚地点设立分展场,在本刊记者的联络下,他们还将一件史金淞的作品《哈克龙》送到了文新联合报业集团的大厅里。中信泰富展出的是英国

利物浦双年展的展品,而由上钢十厂改建的雕塑艺术中心展示双年展的学生展品。人民公园将与上海美术馆打通,成为主展场的延伸。上海美术馆教育部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公众征文,每个观众都能以"我的超设计"为题撰写文章,讲述自己的观展感受或对设计的看法。

  "上海双年展要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李磊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特别强调这一点,"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今天又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沟通,艺术大树根深叶茂,但必须在大家的浇灌下结出更多的文明果实。上海双年展将继续推进中国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举办双年展的背景和出发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