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去罗马?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37 南方都市报

  我们为什么要去罗马?

  自己的历史是活力的源泉,他者的历史也能引来活水

  西闪

  (特约书评人)

  “中国的那位政府官员身子微微向前倾着,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然后,随着一个有力而令人敬畏的动作,那些衣着华丽的人立即将这几位旅行者请上几辆由奴隶拉的小车上,随即开始穿越整个城市……在纵横交错、接连不断的街道旁,挤满了地位卑微的老百姓……这里的达官显贵有时玩一种令人吃惊的游戏,他们满大街喧闹,狂热地追逐,而根本不顾及那些终年忙碌进城卖菜的农民。人群熙攘、沸腾,五颜六色,然而这一切都被满街飞扬的尘土、令人窒息的湿热气息所冲淡。”

  这是公元166年罗马人首度进入中国时的情形。当然,这种情形可能只是存在于当代法国学者让-诺埃尔·罗伯特的想像当中。稍具传统知识的中国读者很难看出以上的文字描述的是内乱不断的汉桓帝时期的中国。在《从罗马到中国》一书的引言中,罗伯特屡屡出现各种细节上的谬误以及行文乃至思路的杂乱无章,我想惟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作者对于历史上东西方交流的研究尚缺乏底气。这恰好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研究者视野的局限,所呈现的东方与西方的历史往往互相抵牾,其巨大的断裂至今仍得依靠想像来予以弥补。像何炳棣、汪荣祖等学兼中西的史家抱怨西方历史学家“看不清(中国历史的)庐山真面目”。反之,中国大多数的学者以及读者也未必看清了西方历史的庐山真面目。

  作为一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学术著述,作者的出发点是罗马,而非中国。这个罗马是具象的,这个中国却是想像的。跳过引言中对古代中国的过度想像,植根于坚实的古罗马史研究基础上的正文内容就变得生动起来。我并非质疑罗伯特的治学水平,也不想贬低想像力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西方文明溯源丛书”中,我之所以首先说到《从罗马到中国》一书,是想解答一个关键的问题:由罗伯特等法国学者们以文字铺就的从罗马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中国读者有没有必要从中国出发与他们会合?简而言之: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时空相差千年万里的希腊和罗马?

  大多数中国人,总是习惯于对昨天发生的事情装聋作哑,而对数千年前的故事兴致盎然。近年来历史成了大众的香饽饽,对历史的戏说、歪批乃至正说,都可以成为热门话题。随着人们逐步升温的热情,被重视的历史似乎也“投桃报李”,赋予面对现实矛盾的人们以理性、智慧与平和。以前被遗弃的风俗再度被提及,被掩埋的传统重新获得关注,长期以来受到贬斥的价值观念也似乎得到肯定。于是,宽袍大袖的“汉服”、端午之争、摇头晃脑背诵《道德经》的三岁孩童,种种现象都具有了当代合理性,而我们的社会也比以前变得更有弹性,更有活力。这一切都有历史的功劳。当然,这里所说的历史其实应该称为“自己的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历史感兴趣,对他者的历史缺乏好奇心,这大概是全人类的通病。所幸的是,中国人因过去苦涩的国际关系,同时也因为本身特有的天下主义情怀,看待历史的眼界比较开阔,懂得除了自己的历史是活力的源泉,他者的历史也能引来活水。这一股活水的源头就来自时空相差千年万里的希腊和罗马。我想,“西方文明溯源丛书”的编者正是抱有与我相似的看法吧?

  细读

  希腊和罗马与我们好像相隔千年万里,但是不是真的如此遥不可及呢?显然不是。当年顾准们正是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中寻找思想的火种。丛书中,一本《古希腊的交流》就为他们的寻找提供了众多背景。广场、圣殿、参政院、法庭等等,这些为当时人们的政治生活提供各种交流的场所尽管已经变换了名称,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另一本名为《古罗马的儿童》一书中,作者研究古罗马儿童的出生、死亡、教育与游戏,分析他们的现实地位和象征意义,也为我们强调儿童地位的现代文明理念增加了历史凭据。这套丛书还足以说明,除了现代制度直接得益于希腊罗马,当代人类的生活各领域,哪怕浑浑噩噩如我辈,也或多或少受到千年万里之外的影响。比如《古罗马的医生》一书对西方医学源流的研究就能说明,为什么迄今为止,我们仍然难以找到更准确的字眼代替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医生良知的最好阐释。

  《古罗马的医生》告诉我们,在医生出现之前的蒙昧时期,白菜曾经是最重要的药物。它还告诉我们,医生这个职业与道德、法律以及政府之间关系向来密切,其程度不亚于红包横行的当代中国。不过作者也发现了不少古今差异。在罗马,医生群体主要是由外国人、奴隶和获释奴隶构成。这说明当时的人们看待自己的身体的态度和我们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毕竟古罗马人是战士而非白领。同时,这也说明古罗马医生的社会地位还无法与雄辩术教师、语文学家和哲学家相提并论,而被视为手艺人。我想,手艺人的定位让西方医学从来没有取得中医那样过于玄奥的地位,反而更好地成长为一门科学。

  希腊和罗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丛书中另两本书很有意思。一本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确定的性别》,另一本是《古罗马人的欢娱》。在后一本书中,作者谈到早先吃苦耐劳、能耕善武的古罗马人是如何一步步衍变成纵欲狂和饕餮鬼的。不读此书,很难想像古罗马人居然用上流社会卖春女子上缴的罚金修建维纳斯神庙,也很难想像饮食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来看看古罗马人的星座晚餐吧:十二个盘子里盛放着与客人星座相符的菜肴,“白羊座是角豆;金牛座是牛肉;双子座是睾丸和肾脏;巨蟹座是圆面包;狮子座是无花果;处女座是母猪生殖器……”面对如此丰盛美食,古罗马的医生给胃口过小的食客一个绝妙的建议,使用催吐剂,将食物吐掉,然后再将桌上的食物一扫而空。这是享乐主义的极致,似乎也为我们的未来勾画了某种可能性。

  “西方文明溯源丛书”出自法国学者之手,有着法国史学研究的鲜明特色,那就是科学性强,比较的功力、全面综合的能力很强。但这套丛书也暴露出法国史学的某些缺点。这二十多年来,法国史学也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前历史本身具有的基础面,如战争、外交、政治事件等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侵蚀的所谓新史观。具体到这套丛书的毛病就是这些作者大多不强调时序,也不注重叙事,忽视了史学本应是时空变换过程中的生活演进,使得他们的著述过于静态,对读者的吸引力不足。

  图:

  西方文明渊源丛书

  《古罗马的医生》,(法)安德烈著,杨洁、吴树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17.00元。

  《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确定的性别:假两性畸形人与两性畸形人》,(法)布里松著,侯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5.00元。

  《古罗马人的阅读》,(法)萨雷丝著,张平、韩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19.00元。

  《从罗马到中国:恺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法)罗伯特著,马军、宋敏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20.00元。

  《古希腊的交流》,(法)库蕾著,邓丽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17.00元。

  《古罗马人的欢娱》,(法)罗伯特著,王长明、田禾、李变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18.00元。

  《古罗马的儿童》,(法)内罗杜著,张鸿、向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28.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