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港片内地上映不受限看上去很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5:40 南方网

  

港片内地上映不受限看上去很美

  《少林足球》无缘内地观众,很多影迷都感到非常婉惜。

  

港片内地上映不受限看上去很美

  《大只佬》内地版上映后遭遇恶评,其香港版却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

  9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表示,为了落实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安排,文化部在内地与香港电影和电视交流合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发行不再受进口影片比例的限制。这是一个预期的进步,也是值得肯定的政策,香港电影在最危险的时刻,迎来了或然性的机会。香港电影曾经拥有至尊荣誉,然而在星光惨淡的今天,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

  如今,内地大导演们都尝试了古装大片,对于商业片已经有了切身体验。再去否认香港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的素质,是很可耻的事情。港产片内地上映不受限制,看上去很美。综上所述,港产片进入内地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首先是作品的完整性,既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电影人的尊重;再者,鼓励香港电影发挥自己的特色,维护并延续、发展独特的香港电影风格,片场培养人才的机制;三、重中之重,是不再“不教而诛”,像《少林足球》、《无间道》不能引进非常令人遗憾的,电影人和电业局要好好沟通,审慎地促进华语电影发展。

  香港电影进内地不再受限制,这意味着港片完全享受内地电影的待遇。无可厚非,这真是个利好消息。虽然具体题材上还是会有所限制,但也只限于相关规定所明令禁止的内容。给予香港电影人以完全资格,导演们自由了,观众们也有可能看到纯正的香港电影了。香港电影最近十年萎靡不振,既有金融危机的拖累,还有香港电影人才世代断裂的原因,至于香港电影人在原来内地电影政策下无所适从也是重要起因。

  香港电影:原汁原味才好看

  原来的政策,基本上是不切合内地和香港实际的,归根到底是不公平竞争,而且是“港片不港”的最大致命原因。所谓“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电影在主创人员的比例上进一步放宽后,最多能占到三分之二”,恰恰违反CEPA的根本精神。那么在合拍片中剩下的三分之一主创,内地能提供的,基本上也就是一些充当花瓶的女演员。这些女演员,再加上一些理念和经验和香港电影人不一致的幕后制作人员,谁会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和谐共创?并不是说内地电影人水平不够,但气质性的错位使得双方缺乏水乳交融的合作可能性。实际上这种凑数式合作,就好像“掺沙子”,“间离效果”非常明显。CEPA的本意是为内地和香港创造更好的环境,不想却是南辕北辙,故而这个所谓的比例显然是陋规。像这种必须适应内地政策的电影,内地人看起来不爽,香港本地更是如此,四不像电影在初期效果尚可,比如《河东狮吼》,但港贺岁电影也都逐渐学着迎合内地市场,却往往是又做不到位。相对于小成本电影,大制作受限制最为严重,今年暑期档的《龙虎门》,董洁和李小冉的表现就和电影本身气质有相当的隔膜,不过剧组是无法牺牲三个男主角中的任何一个。

  其实内地观众,最喜欢看原汁原味的香港电影。越是香港,越是好看。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观众早就通过各种方式欣赏香港电影,尤其是“黄金十年”时期的明星和导演们声名显赫。徐克、成龙、吴宇森、周润发、周星驰、李连杰、袁和平、张曼玉、林青霞等人家喻户晓,香港电影给内地观众最美好的回忆。既有草根的艰辛和快乐,也有梦幻和传奇,充满无穷的活力。所谓不管不顾,勇往直前,观众看得兴起,而香港电影也尽显英雄本色。只要东张西望束手束脚,电影就很可悲。电影人的性格,应该张扬而激越,只有给电影人最多的自由,才能发挥他们的智慧,才能看到最香港的电影。

  审查:港片进入内地真正的障碍

  没有任何意外,杜琪峰导演的《黑社会》在内地上映之后,引起非常多的争议,首先电影被更名为《龙城岁月》,而情节被改动甚多。同样是杜琪峰的电影,《大只佬》被修改为《大块头有大智慧》,完全背离了原版的剧情和重要细节,导致剧情含混主题不明,观众无所判断自己的观感。港版的《大只佬》,阐释的主题涉及宗教理念,香港观众一样需要详加揣摩。其实,杜琪峰导演的电影,在内地从来就没有取得过出色的成绩。相对比杜琪峰,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刘伟强、麦兆辉导演的《无间道》更是没有及时取得上映许可证,而理由实在是牵强。《少林足球》实质上是正面歌颂中国武术和奋斗精神,而后者对社会的暴露实在是轻描淡写,对比一下各大网站的社会新闻频道就可见现实之复杂了,至于电影对人性的审视和内省,绝对是最近十年来香港电影的最佳。

  2004年唯一一部没有审查通过的香港电影是《江湖》,因为所提交剧本与完成的电影有重大差异,因此电影局没有批准其引进,但是在市面上却至少出现过不下三四个版本,其中多数也是剧组所剪辑,内地版显然已经完成,据曾志伟在两岸三地导演会上讲,未能引进是因为沟通和程序上的问题,而在东南亚国家发行也与香港版有所不同。《江湖》是被动放弃内地市场,而郑中基的近作多主动舍弃,毕竟他的电影过于癫狂。

  至于《豪情》在内地改名为《天罗地网》,最重要的原因出于分级制度和观众欣赏口味。《豪情》类似于好莱坞的《性书大亨》,故事内容涉及黄色出版业,在香港也被划为三级片。《豪情》在剧本阶段,便已经是两个结构/格局。而名字很阳光的《青春梦工厂》却原来是《AV》,内中的差别很显然是因为某些镜头。内地电影没有分级制,制约了市场,未能做到更加细分市场,特别是一部分优秀的文艺电影无法引进。

  2002年的香港最成功的电影《无间道》,该系列的第一部只能在内地影院的小厅上映。电影的结局也与香港上映版本不同,刘德华的角色却是被警察拘捕。如果说最近几年,由于版本的原因,本片未能上映损失最为巨大。然而当第三部《终极无间》的内地版却也是直接延续香港版的故事,否则无法进行故事,由此看来,从《无间道》到《龙城岁月》、《阿嫂》,内地电影审查制度在逐渐放松。而《黑社会》的续集《以和为贵》也一样可以调接港版的结尾。

  香港本地也有禁片,或者延迟发行,或者导演被迫大加改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徐克的《第一类危险》、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张之亮的《笼民》等,而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也一样禁止某些香港电影的发行,其中有《胡越的故事》、《再生人》、《投奔怒海》、《火烧圆明园》等。

  其实,香港电影有不同版本的电影,是香港人的无奈之举。但先前涉及电影较少,自从《河东狮吼》之后则成为一种习惯,虽然得到一些票房,但剧情和情怀都被割裂,并且网络资源十分丰富的今天,观众和网友很容易发现原版与内地版的不同,引起连锁讨论及争议在所难免。香港电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活着,不代表有美好的未来。

  内地市场:香港电影最后机会

  内地市场已经放开,这是香港电影的机会。香港电影历来在本地不能回本,或许只有许冠文是例外,其他只要投资在中等以上就基本没有希望。香港只有600万人口,必须借助香港以外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之前,新马泰、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等都曾经是主打领域。海外华人喜欢黄梅戏,香港就制作黄梅戏。台湾地区酷爱看林青霞反串,香港就同时有五六部戏由她反串。迎合预期观众的口味,加大歌唱、动作、滑稽、枪战等场面在所不惜,制作不同版本电影,添加或删改在所不惜。

  进入90年代,随着大导演和超级巨星的离开或减产,再加上台湾开放好莱坞电影及有线电视的放开,香港电影同时失去了号召力和最大的市场,顿时整个业界无所适从。功夫、武侠、动作电影的风光不再,因为盲目的竞争,一窝蜂地拍摄最终使得观众厌倦和抛弃,于是电影产量收缩,嘉禾等大公司逐步萎缩,新导演和演员更加不能上位。同时,这十年以来,电影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到今日变成一畸形市场,2006年看来一定会打破2005年的不到50部最低纪录,香港电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与内地版的关系当然不大。从大视野的范围看,香港电影正逐步被华语电影所掩盖,这个过程未免太主动太迅速。香港的导演和明星目前活动在内地的太多,造星功能的不足正加速消耗过去20年积累下的优质资源。

  香港电影人既然对内地市场如此看重,那么内地观众又喜欢什么电影呢?绝对不是强解人意的《炮制女朋友》,要调整好创作思路,不要将视线放在与电影局的较量上,目前中国内地的电影正在从审查制向分级制过渡。电影分级制并不是为色情电影大开绿灯,也不是为电影放映画地为牢。要多拍摄内地观众喜欢的类型电影,比如动作、喜剧、警匪等。香港本是好莱坞之外最具蓬勃力量的电影人群体,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香港电影还是有救的。

  近年很多电影人认为内地的盗版及BT下载等非正常观影途径太过于猖獗,而香港电影又时常交出内地版本,令香港电影失去本身特色,内地成为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这里面的逻辑,看似很吓人,其实距离事实很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近年内地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市场。以前,无所谓,最多买断发行。因此,内地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最后机会,香港电影已经无路可退!

  1980年之前的电影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从讨论。1980年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地对于香港电影和外国电影一样,往往采取买断制,金额也很不可观,甚至于是购买拷贝,然后发行,而票房多少和制作没有关系。直到1990年后,出现一波以徐克为代表的合作片,基本有三种方式。一是香港出品方参与内地分成,其中以《新龙门客栈》和《黄飞鸿III狮王争霸》等最为著名,但比例不高;第二种是参与制作和投资的内地电影公司获取内地版权,内地市场的收益归为其所有,其中以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等为代表;三是内地导演为香港、台湾等地资金拍摄电影,以陈凯歌和张艺谋的《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为最典型。这个时期,无论怎样分成,内地市场对于香港电影都不是主流市场。

  当香港电影的武侠、动作、古装风潮过去之后,香港电影与内地的合作进入暗淡期,只有成龙的电影还作为引进“大片”进入市场,收获颇丰。在1995年内地引进大片的第一年,成龙的《红番区》等三部电影便开始了三成分账。在此前后,其他香港著名导演和明星多数远走好莱坞,无心搀和内地市场。直到2001年马伟豪导演的古装喜剧《河东狮吼》才延续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分账,3000万的票房,使得香港电影界充分认识到内地市场的重要性,从此告别单片引进的模式,开始系统的、成批量的针对内地市场的生产。从2004年1月1日起,CEPA的施行宣布香港电影获得了国产片的资格,基本上香港电影都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内地获得票房分成。2005年在内地市场,《神话》、《七剑》、《如果·爱》、《情癫大圣》等片都取得数千万的票房,已经超过内地电影同等票房的部数。列举这些电影,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内地电影养活了香港电影;二,这些电影都没有内地版。也就是说,香港电影绝对离不开内地,香港电影试图全面向内地妥协,怎么制作内地观众喜欢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人的头等大事。

  感谢广电总局,给了香港电影一个机会,一个充分证明自己的机会。在香港电影即将进入最深低谷的时候,香港电影得以自由创作。如今,香港电影已经要面对最后的审判。内地给的机会,是多重救赎。

  编辑:莎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