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论:“我们为啥要排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9:06 国际在线

  作者:刘海明

  兰州大学固守多年的好传统在今年8月底被打破了!“肇事者”是一些刚跨进校门的大一新生,他们进食堂吃饭、到邮局取钱、去超市购物很少排队,并在校园网站BBS论坛上发帖质问“我们为啥要排队”,一时间回击声、声讨声不绝于耳。(《兰州晨报》2006年9月21日)

  先前,“有知识,没文化”,不少人如是评价今天的天之骄子。看来,以后,是不是需要增补一句“有知识,没修养”?可悲的是,这些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新生,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公然不讲秩序,和不遵守社会公德,有何两样?

  “我们为啥要排队?”这样的质问,虽然理不直,却很是“气壮”。这些新生的世界观,可说是看见吃饭抢大碗、看到好处挤破头、凡事惟我先行,拒绝按顺序办事,天经地义。如此“争先恐后”、“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令我辈为之汗颜。尽管报道中没有说明,这些霸道学生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前者应该多于后者。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可以;但是,“霸王”须问出处,不然,就没办法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我们为啥要排队”,是

家庭教育失败的客观反映。国情迫使政府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在城市得到较好的贯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凡事有得必有失。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负面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外紧内松。许多家长,从来不敢懈怠抓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对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而言,基本上属于稀有人文资源,取而代之的是“小大王”满街都是。这些孩子,从家庭走到大学校园这个集体环境里,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定势,一时难以改变。沿用在家里惟我独尊的习惯,也就没啥值得奇怪的了。相反,假如一个在家被娇生惯养、霸道惯了的孩子,到了集体环境里,能知书达理、温良恭俭让,反而不大正常了。

  “我们为啥要排队”,也是“教不严,师之惰”结出的“果子”,尽管这个“果子”苦涩涩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的这段话,谁能说不是至理名言?20日晚上,在音乐学专业大四学生的课堂上,因为几个女生喜欢在下面说话,在苦求无效的情况下,我采取了“驱逐”政策。本来,让一个女生离开教室,结果一起撤退了四个女生。作为老师,我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悲哀。尤其让我伤心的是,大四的学生,居然能把“娱乐”频频写成“误乐”、把“超级女声”写成“超级女生”,其他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给他们点评作业,仍然不愿意正视自己可怜的文字表述水平,她们质问我为何课堂上不能小声说话,我说,除非讨论课,这是规定,不是我的规定,也不是一个学校的规定。

  “我们为啥要排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道难题。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培养英才于国家,当是所有学校的共同职责。笔者本学期的大学语文课,撇开教材,从《三字经》、《千字文》入手,给学生灌输更多有关做人的理念,想必不是开倒车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