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厨师”要了解外国读者“胃口”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26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姜小玲)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如何加大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力度,改变中西文化交流不平等的现状,重新赢得世界对中华文明魅力的认同,已成为“图书走出去计划”实施进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日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邀请了北大、复旦、华师大、大连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相关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共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把脉开方。

  中外读者口味不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文化的哪些领域和层面应先推介到国外”、“如何克服文化输出时中西方在语言、阅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如何利用外语专业出版社的优势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等议题,成为这次研讨会比较集中的话题。

  与会专家们提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的“普及化”和“本土化”,在于承载了中国文化信息的图书是否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欣赏习惯。也就是说,吃惯了“西餐”的外国胃能不能接受“中餐”的问题。部分专家认为,由于海内外读者在知识背景、阅读心理、审美情趣、接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因此,对于在短时期内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并不乐观。

  汉语架桥通向世界

  不少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路”来。北大对外汉语学院张英教授认为,可以将一些外国人急需了解中国的书籍先推荐到国外,比如如何与中国人做生意等实用性较强的选题更容易引起国外读者的兴趣。一些专家提出,需要结合汉语教学,加大汉语推广力度,在推广汉语的同时推广中国文化。以汉语为媒介或桥梁,有助于激发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走近中国文化。

  也有一些专家建议“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形式可以更“多元化”,配合书籍,设计配套的CD、DVD及网站能更好地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外教社社长庄智象教授认为,“全球化要依靠本地化来实现,要使中国图书取得预期的文化传播效果,需要事先进行大量针对性的市场调查,了解海外读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让我们输出的图书受欢迎。”庄智象还强调,为了要让外国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除了要介绍中国

传统文化外,更应该把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书籍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风貌。

  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出版社和各界学者的共同努力。当下,我们要花力气缩短中国图书“厨房”与国外读者“餐厅”的距离,改变长期以来“我烧什么你吃什么”的操作模式,先全面了解国外读者的“胃”以及他们的口味,才能有的放矢地“烹饪”出适合外国读者需求、有市场有销路的中国图书“美味佳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