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43 南方都市报

  闻风而兴

  曾园

  前几天就听到朋友说,魏斐德教授已归道山。我觉得不大可能。六月份他才正式退休,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为他举办了筹划近一年的隆重退休典礼,他还提到了将去隐居的打
算。几天来心中一直阢陧难安,直到19日在“加州柏克莱分校新闻中心”上看到刚发布的正式消息:魏斐德(FredericEvansWakemanJr)教授因患癌症于9月14日去世,终年68岁。

  这个曾在全世界四处旅行的美国富家子弟,在某一天决定将一生献给遥远中国的深奥古籍;这个在美国掌控学术界大权多年的史学巨擘,却始终以中国的平民生活为准绳去书写中国历史。他的《大门口的陌生人》的开头是这样的:“太平叛乱(1850—1864)是世界上最具灾难性的内战。人们如果穿越曾经是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省份,就会好些天只看到腐烂的农作物、冒烟的村庄和野狗……损失超出了历史想象的界限。”写作这些文字的人尽管已经是教授,尽管被称为“才气冲天,机敏过人”,那一年他才29岁。

  魏斐德出生于1937年12月12日,这一天正是日本军队攻入南京城的日子。也许他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因此发现自己冥冥之中要与中国发生联系。青年时期魏斐德四处游学,通晓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多国语言。和很多汉学家一样,他也是经过多次辗转才决定将汉语典籍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1992年,他在就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时作了题为《航程》的演讲,将他旅行中目睹的中国苦力在古巴港口货船上的绝境与郑和耀武扬威的航程予以并列,由此传达了他的学术旨趣和兴味关怀。东方皇帝惊人的豪奢与平民惊人的贫穷,军队的庞大与国家的脆弱,悠久强盛的文明与数目庞大的文盲,这一切都曾让西方汉学家困惑不已。一个德国汉学家面对卷帙浩繁的史籍曾发出慨叹:中国没有真理,中国没有事实。而在顶尖汉学大师伯希和的杰作《郑和下西洋考》中,我们会发现他对文献的激情要超过对史实的兴趣。29岁的魏斐德对此曾经发出过呼吁:“让我们致力于地方史的研究吧。”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魏斐德耗费15年完成的气势磅礴的巨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别开生面地以社会学来研究清史。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大量闻所未闻的史实。这种史实并非那种亲眼所见的事实,也并非囿于民族偏见细心筛过的“史实”,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社会学眼光(史识)所塑造的历史。用同属美国“汉学三杰”的史景迁的话来说,魏斐德体现着一种“像是行吟诗人与特工相混合”的迷人气质。举例来说,关于“嘉定三屠”,汉籍史料虽字字沉痛却缺乏历史穿透力,魏斐德的文笔却仿若精确的摄像机摄下的画面,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应有尽有,冷静但撼人心魄。在结尾处,他写道:“‘三屠’留给这座城市是毁灭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幸存者。”他所激发的是读者关于社会学的思考而非徒劳的怨恨。

  相比较而言,正在国内媒体讲述这段历史、据称有“深厚积淀”的“满学家”却不提这段史实,还拿满清皇帝的十大功绩和美国总统华盛顿相提并论。这种令人窒息的“学术”将被一缕清风吹动——魏斐德的著作大多已译成了汉语,这正如北岛写给魏斐德的一首诗所说:“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