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苏童:我已经远离先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0:08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黄长怡)自小说新作《碧奴》一个月前上市以来,作家苏童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签售活动,掀起一轮媒体和读者关注的热潮。日前,苏童来到广州,在广州购书中心签售,同时在中山大学举行讲座,给中大的学生解答神话与现实的关系。苏童自称不善言谈,实则妙语连珠,不时引来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神话是现实的飞翔

  苏童是首位签约“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作家,《碧奴》共20万字,副标题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谈到对“神话”的看法,苏童用了“神话是现实的飞翔”这样的说法:“一个英国作家说过,当我们谈论神话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世俗的另一方面。我很认同这句话。神话是什么,现实是什么,以我的理解,即使是民间传说演变过来的神话,跟现实不是紧张的对抗,而是非常地有弥合,互相对照的关系。我将神话作为可以飞翔的现实来写的。”

  苏童表示,他写这么一个

神话故事,其实就是表达他心中所理解的现实:“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年前就发现了人和墙之间无法解决的对抗关系。我要表达的就是如何解决人和墙的矛盾的问题。可以说我唯一就是用了眼泪来解决。眼泪是最柔弱最无力的东西,但最后又是最尖利最有力量的,把
长城
也推倒了。”

  突破瓶颈的办法是“切断自己”

  会上有学生问苏童“是否有创作瓶颈”的问题,苏童坦率地表示,“瓶颈时时都有”,“不管是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还是构思新的题材作品,都常会感觉到难以突破。”

  苏童说自己解决这一创作困难的办法是“割断自己”:“作家最大的噩梦是抄袭自己。所以我会尽量想办法切断自己创作的惯性,不给自己抄袭自己的机会。特别在

长篇小说创作上我是很慎重的,不管从作品的时空背景到人物的生活形态,我都刻意做到每一部都有巨大差别。比如《米》是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我的帝王生活》是以历史小说写法写的,《少年血》又是写我的少年生活,等等。这些都让我在每写一部新的作品的时候就不得不重新开始,摆脱上一次创作的惯性。”

  “我和张爱玲是‘清白’的”

  由于苏童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占有很大比重,不少人对苏童如何成功地塑造女性形象颇感好奇。

  在中大的讲座上,有人问苏童是否深受张爱玲影响,苏童用一句“我和张爱玲确实是‘清白’的”引来满堂笑声:“1989年我写《妻妾成群》,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有张爱玲这个作家,更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写出来之后,很多人却说这部小说很有张爱玲的影子。甚至我听说当时张爱玲在香港,别人告诉她,大陆有个作家学她学得很像。但实际上我是90年代才开始读到张爱玲的小说,确实是很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尖锐、世故,眼光独到,写出的是她对人性冷暖的现实的思考,不是随便能模仿得来的。”

  苏童同时笑称,自己对女性其实并不是读者想象中那么了解:“有一天一位朋友在我家里聊天时,说我的小说把女性描写得很透彻,可见我是个很了解女性的人。我老婆在旁边听到了,发出三声冷笑。由此可见,我对女性的了解能有多少?”

  “我对破坏的兴趣不大了”

  对于自己的创作方向,苏童也给出了自己的评语:“我觉得我离先锋作家已经比较远了。”

  他表示,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变化:“很多人认为我是先锋作家,这并不重要。作家并没有和文学流派定契约,我也没有和先锋派定契约。我对先锋作家的尊敬和爱很深,就像对自己青年时代的那种爱,但我觉得我已经开始远离‘先锋’这一状态。对先锋作家来说,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反叛的精神,或者说对现有秩序的破坏。但现在我对破坏的兴趣不大。不仅是我,像余华、格非等这批曾被公认为先锋作家的人,都有变化了,基本上都离语言、离形式越来越远,与我们一开始写作那种对形式的探索越来越远,而离对生活的探索越来越近了。”

  图:

  自称不善言谈的苏童在中山大学的讲座上却是妙语连珠。本报记者严明实习生王子荣/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