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金秋巨献 盛世盛典大明宫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6:21 三秦都市报

  金秋送爽,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外巨星云集、气势恢弘壮丽的“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演出,陕西文坛中人对此亦是颇多期待,贾平凹、陈忠实、肖云儒这三位陕西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对这场蕴含了“人文奥运、魅力西安、和谐世界”主题的大型文化演出,也各怀期待。近日,三位大腕分别对记者畅所欲言,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大唐福地、盛世盛典。

  盛唐 包容的是整个世界

  “盛唐气象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面兴盛的气象,盛唐虽然足迹已远,但至今令人感到惊奇”,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坦言。

  几年前,陈忠实曾游览周至仙游寺,当默诵着碑刻上的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时,他突然感慨不已,大唐似乎余音绕梁,陈忠实驻立远听,百感交集。回到西安后,他就把白居易的一首诗当成了座右铭,“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历史的沧桑变迁、悲欢离合,使人感慨顿生。

  大明宫就是盛唐的文化标签

  “人能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大气与壮气”,陈忠实说,二十多年前,我就走访过大明宫遗址,即便是在那样的一座只是把石柱清理出来的废墟上,唐长安城是那个王朝象征性的图腾,而大明宫就是盛唐的一枚文化标签,“我觉得,完全可以把大明宫作为盛唐、作为西安的一种象征来推出,来体现,”陈忠实快人快语。他解释自己之所以在仙游寺内久久徘徊而不能去,因为当时忽然就“思接千载”,仿佛重回历史场景之中,大唐历史风雨扑面而来。当年白居易夜宿于此,百感交集,于是提笔写成一篇千古名作,可以说字里行间,令人读之而泪下,至今传诵不休,当然随着时日的推移,对这部作品也是见解各异,有人感叹李杨爱情是千古悲剧,回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有人也叹息“石壕村里夫妇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怀疑这段被史家与诗家们颂扬的传说,但不可否认,这段故事将流传千古,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大明宫,大明宫成为大唐盛世的一枚文化标签。盛唐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的王朝,遍观中外古今,政治昌盛与经济繁荣等条件都具备时,势必就会自然产生文学的繁盛,但大唐时全社会是一种非常全面的繁荣,文学亦莫除外,从而也使唐代放射出了一种全面的灿烂之光,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唐代。

  大明宫属于民族,属于历史

  在采访中,几次提到大明宫时,陈忠实都强调,大明宫不应只局限于西安或陕西,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仅仅是坐落在西安北郊而已,它所蕴含的浓郁的文化意味,所折射的密集的历史文化信息,所蓬勃出的那种精神气象,早已成为我们民族某种程度上共通、共有、共享的财富。陈忠实坦言,若仅仅以比赛项目或场地而言,2008年奥运会其实与陕西的关系并不太紧密,但这次演出能放在陕西,有一种开幕式预演的色彩,的确令人振奋。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体育迷,涉及到国家的一些重要比赛,常常是挂肚牵肠,此次也堪称一次非常重大的赛事。唐以后,整个民族的智慧达到一个相对的顶点,盛唐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一种全面盛开、开放、开阔,极为雄健的那种包容性,唐代那种大气,随处可见。大明宫里发生了很多历史故事,当下反映唐代生活最好的片子,就发生在大明宫,李白醉草蛮书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大明宫,当时的中书令贾至写过咏大明宫,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皆酬唱相答,紫陌、弱柳、凤池等大明宫当时的景象都描绘出来了。在这样一个千余年的大明宫上,搭建一个舞台,这个设想可谓是气势恢弘,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与体育,在这一刻呼吸相通。

  盛唐气象无处不在

  “是好事”,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贾平凹抽了一口烟,思绪仿佛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对于早已过去的那个遥远的唐代,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型演出以及更远一点的国际体坛盛会,贾平凹有着自己的独特感觉。他那间古韵飘荡的“大堂”里,有许多版本的唐代诗选,这些佳句大多已成为历代文人沐手而后颂读的经典,贾平凹说余光中形容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其实是一种象征,文化人对社会、对历史的参与,是潜移默化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说,盛唐气象无处不在。

  奥林匹克精神照耀生活

  贾平凹称:生活在世界上,人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所以人经常会祈求大自然或超自然,能给他一种力量。奥林匹克精神最集中的爆发是在奥运会上,奥运会日益临近了。不久前,中央文史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中华文明》巨幅奥运书画长卷,要体现“上下五千年文明,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尽收眼底”,也是奥运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李炳武?穴省文史馆长?雪给我介绍时说,他们的创意是“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五千年”。而看了“2006·盛典西安”的方案,我感觉,这是要用短短几小时,来还世界五千年啊?选如果将来现场及影响真能如效果图上那样,那无疑将是一场非常精彩、值得期待的演出,盛世盛况。

  唐风吹拂在我们的骨子里

  生活于西安这座古城,贾平凹自言往往尚未走近大明宫,便总能感觉到一种浑厚大气的震撼,这堆千年废墟之上的建筑群,掩埋的是历史啊?选贾平凹说,前几天去香港,平均每天要被安排参加4个活动,所到之处,人好像都是忙忙碌碌,没有闲人,龙应台悄悄带着我走了香港一些最底层的贫困居住区,几天下来,可以说是百感交集,这才是一个完整、丰富的香港。大明宫似乎也是这样,茫茫的大明宫内,一入宫门深似海,有宫闱里的文谏武战、勾心斗角,也有弱小者的呻吟,有夜凉如水之时闲坐的白头宫女,也有叩头如捣蒜的微末小吏,有多少值得挖掘的故事。大明宫上演出多少英雄美人与将相名臣的往事,外人无法尽知,后人也只能猜测,如今皆已隐入历史深处。记得当年刚刚居住在西安后,我曾在北郊方新村住过一段时间,大明宫的含元殿旧址离那里不远,我去看过,那真是一种衰草离离,非常衰落的感觉,物是人非,我当时觉得我似乎读懂了大明宫。2000年初冬,去礼泉开一次文学方面的会,会后大家去参观昭陵,肃穆的九山下冬日荒原一片肃杀,冢堆庞然无语,那是多大一种气派,那天吹来的,就是唐风,吹拂在我们的骨子里。

  盛唐心态就是博大而平和

  有时我也想,真的没必要夸耀西安曾经是多少朝古都了,汉唐当然是显赫的,但已经过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已东迁南移,但要说起气魄和风范来,西安依然是有魅力的,气魄不倒,风范依存,大明宫这里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代表。生活在西安,城墙赫然完整,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上,你看城楼、角楼呀,会生出一些豪气的,环城公园里的秦腔,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选我有一位吹埙的朋友,也是在城墙底下认识的。那时,我还把“多来米发索拉希”认做一二三四五六七,听到了悠远而呜呜的声音,正适合这座古城的氛围,暮色凝重,又晚霞似锦。要往外宣传西安,有许多突破口,但像大明宫这样大气磅礴的象征物,其实也不多。我感觉,盛唐心态就是博大而平和,夜游古城墙头,良宵美景,访古寻幽,仿佛能感受到高头大马驾着木制的大车“咣咣咣”地开过来的情景,全城数千个街巷的名字也耐人琢磨,贡院门、书院门、端履门、洒金桥、琉璃街、粉巷等等,历史并不遥远,这就是西安啊?选古城特色不能丢,蝌蚪跟着鱼儿浪,会浪得一条尾巴也没有了。人都说云层上面都是一片阳光的灿烂,还有阳光下各种各样的、或浓或淡、是雨是雪,高低缓急的云层、它们各有各自的形态和美学,盛唐心态就是平和博大,万事万物皆那么和谐又充溢着生命活力。

  经过大明宫,我有时会想到大明宫其实是一个迷宫,而我们从事的文学难道不也是个迷宫?芽解迷的过程,已足以让我们幸福而长泣了。

  大明宫浓缩历史感怀与现实憧憬

  在陕西客居了近半世纪的著名评论家、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协会副会长肖云儒,称得上是锦心绣口、出口成章,他与西安这块土地早已血脉相融,提到即将于大明宫遗址上演的大型文化演出,肖云儒慨从中来,颇为激动。

  大明宫是唐长安的符号,也是我们民族一段最辉煌时光,即盛唐气象的符号,大明宫数十个宫殿,加上园林,举办此次大型文化活动,非常有意义,也有寓义。在唐盛世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发展,惟一的历史长廊中能与唐盛世遥遥相望的,就是当今这样一个社会,中华盛世,隔着历史长河,与盛唐气象一脉相承。此次活动举办可以说是在为奥运会“热身”,在这样一个盛唐气象的符号上、信息密集点上,举办演出,其实也是在问我们,我们国家又来到一个盛世,作为盛唐故地的西安人,今天有什么责任?芽应该做些什么?芽

  盛唐巩固扩大了汉帝国,建立了更加成熟而有效的机制,把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成果凝结为唐长安城,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而且城市管理也相当先进,360坊的管理格局等。另外,其开放的胸襟及气度也令人追慕,皇城、内城、外城的布局,物质的长安城、大明宫,终究会在岁月的烟尘中远去,而历史文化精神意义上的长安城、大明宫,则会永存。盛唐之音已经成了一个民族、国家最汪洋恣肆的状态,成了中华民族最宏大气象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些不会随着大明宫的消失而消失。

  大明宫盛满历史感怀与现实憧憬

  “大明宫遗址是一个空筐,盛满我们的历史感怀”,肖云儒如此形象地说道。你想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夜冠拜冕旒”,遥想着某一天清晨,重重叠叠的宫门迤逦打开,一派深邃壮丽,而万国使节拜倒玉阶,朝见天子,那种威武庄严之感,仿佛活现眼前。盛唐崇尚的是建功立业的有为主义,要全力去成就一件事,而且讲求完美,中国积贫积弱之时,可能会隐忍苟安,但雄健起来则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唐都子民张艺谋就是不干则已,干则一鸣惊人。在唐代,西域各国文化的纷至沓来,百川归海,胸怀越大越好,越有世界眼光越好,时下西安提出的“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与此精神相通。有为主义就与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相通,奥运会是一个竞技台,也是一个交流平台、衔接平台。

唐诗至今依然是中国诗歌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中国诗歌星空里面,唐代诗人是最为明亮的
星座
。“最高元首”李世民那么热爱书法,曾把晋代王羲之封为全国楷模,从而带动了颜筋柳骨、颠张狂素,使得中国书法,无论楷行草诸体,都在唐代达到了高峰。绘画方面,吴道子把传统的线描变成了笔墨,美术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拐点,他自己也因之而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圣。唐代乐舞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异族舞蹈直接引入宫廷的那种开放的气魄,及此,不能不让人再度充满历史感怀及现实憧憬。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采访结束时,肖云儒从书架上熟练地取出一本唐诗集,翻开,念起来。

  窗外,秋风徐徐,秋雨潇潇。

  王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