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财富权力阅读时代需高贵阅读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12:20 黑龙江日报

  陈阳

  阅读不仅是休闲者的阅读,它首先应是一种坚定、理性的文化观、世界观的阅读,是撕去了政治、经济等功利面具后的肃穆仰望,它向往的境界不是华楼大典包裹下的观赏型文化,而是悠远文化墨汁的静静流淌......

  在当今时代,看小说仍是中国人阅读图书时的首选。根据30日公布的第四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文学类图书再次跃居我国读者最喜爱图书榜首。其中,人们最爱看的是武侠小说。与武侠小说大受欢迎相呼应,金庸排在了我国读者最喜爱作家的首位。(8月31日新华网)

  在不时萦绕国人耳边的“阅读危机”鼓噪声中,一次关于国民阅读倾向的摸底调查多少有着思辨溯源的意义。小说类图书的倍受青睐,并不让人特别意外,它的文体形式和品质,本就是沿着人性的自然审美趣味脉络筑建和演绎而来,它的成熟与发达,实则是人类将洞悟力、思辨力、想象力和人文诗性植入时代历史、文化地基的必然结果。至于

武侠小说和其“掌门人”金庸的高踞榜首,亦可视为颇具中国特色的时代兆征。无论它的意义属性标簦上写着的是“成人童话”、“草根血性人士的历史狂想”或“不自觉的价值颠覆与趣味反讽”,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它在近一个世纪的渐次生发和繁盛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决力是不可低估的。当代中国人与它激情式的文化“恋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文化荷尔蒙的持续分泌能够最终成为阶段性的历史经典吗?它负载的文本传奇是否有助于时人解脱掉什么?参悟到什么?

  不禁想到了另一个文化大国——法兰西土地上驰骋过的一位传奇骑士。在其生理生命诞生二百年之后,他的文化生命再度于一个温煦冬日“复活”。2002年11月30日,在总统希拉克的“随侍”下,由六名共和国卫队员肩负其灵柩缓缓步入先贤祠,从此,他将在此至高无上的历史“圣地”安息。在他的身边,是差不多与其同时代的文化领袖、逝后即安葬于此的维克多雨果。这是一个深堪回味的时刻:二百年间,他经历了人生和书写的双重传奇;他收获过记忆的灰落、生活的荒诞和笔墨的荣光,他的作品被很多人追捧与珍藏,也被另一些人轻蔑与嘲弄,“通俗”与“传奇”是保证他的书写一纸风行的根本,也是为某些人诟病的“阿喀琉斯之踵”。但历史终究是明慧睿智的,高贵的先贤祠与法兰西文化圣殿迎纳了他。那个叨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个从基督伯爵山庄一路奔驰而来的骑士大仲马。

  如果说阅读的理想由趣味和品味而始,那么文化的分量则是由虔诚、包容和礼赞开始精神奠基,并且它不是形式主义和

商标化的,它的尊严与圣洁来自于国民的文化自觉。这也是为什么你可能在全巴黎、全法国找不到一幢流金淌银的超级高楼,可是那抹灿烂而温暖的高贵文明气息随时为你提供着文化呼吸。做一个法国文化的阅读者是幸福的,无论你是在伏尔泰和卢梭时代、是雨果或左拉时代,还是萨特或福柯时代,你随时可能邂逅一束理想的光芒、一种尊敬与信仰的力量,这便是经典文化和高贵阅读指引下的全民精神皈依。

  阅读不仅是休闲者的阅读,它首先应是一种坚定、理性的文化观、世界观的阅读,是撕去了政治、经济等功利面具后的肃穆仰望,它向往的境界不是华楼大典包裹下的观赏型文化,而是悠远文化墨汁的静静流淌:一个雨果写作的小阁楼、一个萨特冥思的咖啡馆……当一个时代的主流群体热衷于为华楼广厦奠基剪彩时,当人们的所有想象力皆在为财富阅读、娱乐阅读、权力阅读“添砖加瓦”时,这个时代注定是迷茫而空虚的。什么样的阅读决定什么样的文化,高贵圣殿的钥匙其实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在大仲马式阅读之外,法兰西的历史读者还曾精心呵护卢梭与雨果们,他们共同滋润了一个光辉时代的文化水土;而在金庸式阅读之外,我们的文化舌苔还需要些什么呢?

  在一个堆砌着水泥钢筋、华服小调的匠气时代,对中国式高贵阅读的期待和呼唤,不仅是基于一种文化理想的托寄。

  相关:国民阅读的三大尴尬

  浏览两年前的剪报,当年九月,央视的“读书时间”因为收视率太低,被迫改版为“记忆”。当时的《中华读书报》和《文汇读书周报》,都发表了深感惋惜的文章,连标题都近乎相同,都叫《央视“读书时间”成为“记忆”》。这“记忆”,既是新节目的栏目名,也包含着为“读书时间”悼亡的意思。“读书时间”没了,要说这两年央视最火爆的节目,人都会想起李咏的砸蛋、毕福剑的“据史料记载”和王小丫的“是不是蒙的”……央视十套倒是有一个“百家讲坛”,但它的定位是必须要让初中文化程度的能听通,戏说为主,并不是真正的读书节目。

  临近今年的九月,几条关于读书的新闻进入人们的视野,2005年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率仅为48.7%,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50%;而“没时间读书”的群体中,主要是青少年,其中20岁至29岁的年轻人最多,占54.2%;有40%的大一学生,暑假半个月,没读一页书;群体读书则盲目跟风,从《谁动了我的奶酪》、《狼图腾》到《达·芬奇密码》,再到《品三国》,畅销、流行主宰了读者。国民阅读的三大尴尬,由此而出。

  一是最该读书的时候没人读书。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国民素质的提升过程;而国民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人读书、是哪些人在读书和他们读些什么书。有人统计过,我国国民的年阅读量仅为5本书,这还包括了学生的教科书、练习册。应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不能不读书;建设先进的文化,不能不读书;要实现民族的复兴,更不能不读书。最该读书的时候,却没人读书,这不能不是一大尴尬。

  二是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据说,6至12岁是人的阅读丰沛期,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书,他们都会喜欢,但这些小学生被过早地抛在无涯的题海中,想读也读不成。根据林崇德教授的阅读建议,中学的青少年期,应该文艺名著与科普读物齐头并进;大学的成人初期,应该结合专业文理互补。而现在,中学生能把每天的作业做完,就“三佛出世,五佛升天”了,一切的课外书都被叫做“闲书”,中学生哪有这些“闲”人“闲”福呢?大学生能一页不落地读完专业课的书,已属凤毛麟角。电脑要玩,酒吧要泡,恋爱要谈,市场要跑……读完四年大学,没用过借书证的为数不少。

  三是最该读的书没人读。在48.7%的识字人口中,不少人是考什么,读什么;怎么考,怎么读。没有工作的,为了就业读;有了工作的,为了晋级、职评、提拔读。要是什么也不为,很可能就什么也不读;即使读了,也就很可能既不知读什么,也不知怎么读。娱乐多了,应酬多了,工作忙了,于是最聪明的读书方法,竟然是“让

李敖去读书,我们来读李敖”。一面拒绝经典,一面盲从跟风。幼儿读卡通,少年读玄幻,青年读时尚,剩下的读读排行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