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雪萌
盛世兴收藏。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藏”不仅越来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连日来,由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山东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山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F&M艺术空间和济南日报特别策划、组织的首届山东省民间鉴宝活动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此次鉴宝活动经过了一个怎样的组织和准备过程?作为收藏大省的山东,有多少珍贵藏品会在这次鉴宝活动中“浮出水面”?在民间收藏热日益升温之际,举办这样一场民间鉴宝活动究竟有何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主办方负责人及我省的相关专家。
山东“十万收藏大军”
呼唤真正权威鉴定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山东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和F&M艺术空间,都设在位于青年东路的山东省美术馆内。谈到本次活动的最初缘起,F&M艺术空间的总经理傅美女士介绍,平常的工作中,经常有人拿着自己收藏的“宝贝”来寻求专家鉴定,这说明民间对藏品鉴定有着强烈期待,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主办各方最终决定组织这样一次鉴宝活动。实际上,类似的活动在济南并不是首次,前年的“世界博物馆日”,省市两家博物馆都曾免费为市民“鉴宝”;舜井街上的商家也举行过类似的“鉴宝”活动。傅美女士说,与以前的活动相比,这次山东省首届民间鉴宝活动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专家更权威,所邀请的专家是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的国内一流专家;二是规模更大,迄今预约登记的收藏爱好者已有数百人;三是影响更广泛,省内很多地市的收藏爱好者专程赶来报名,就是要为自己的藏品来个“验明正身”。
山东历来是收藏大省,号称有“十万收藏大军”,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加入到这个圈子里。但是这些收藏爱好者的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必要的鉴赏知识和辨别能力,很多收藏者走了弯路“白交学费”,这就使得很多人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傅经理介绍,另一方面,由于山东人观念保守,有“宝贝”的人一般更愿珍藏家中,代代相传秘不示人,这种观念相对落后于南方一些地方,也使得山东的收藏没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真正的“宝物”见诸世人,继而吸引投资商的目光,并藉以活跃山东的收藏市场,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傅经理说:“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山东保存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青州、曲阜、淄博等地,民间藏有很多宝物,经常有一些珍贵文物被发现。但是由于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妥善保存保护,从而对藏品造成损害,十分可惜。比如,这次有收藏者拿来寻求鉴定的字画,背面满是油垢,还有的纸张已经发酥,这是因为收藏者将其放在了过于干燥的地方,而实际上,保证一定的湿度对于字画的收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保存不当,很多藏品都有破损现象。接待报名的人员介绍,有一位收藏者拿来书画家林庸的一幅字,已经成了无法修复的一包碎片,,完全丧失了其价值。傅经理说,举办鉴宝活动,也是为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藏品的价值,传播收藏知识,提高社会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意识。
预约登记半个多月
接到数千咨询电话
鉴宝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半年之久,真正接受预约登记报名是9月上旬。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主办方已经接到了咨询电话数千个。接待登记的韩小姐说:“工作时间3部电话几乎一刻也不停,有时候夜晚11点还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有关事宜。”
济南一位老人在电话中说,他藏有一张齐白石的画,因为太过珍贵,所以不敢拿到现场,询问能否请专家到他家里鉴定真伪。因为三位专家在济南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所以,最初主办方婉言谢绝了他的要求。但是这位老人反复打了十几个电话,主办方考虑到此藏品若确为真品,价值将高达百万,出于对作品的尊敬,最终答应老人“专家登门鉴赏”的要求。
一位吕姓先生则是带着自己的藏品——三件老窑瓷器来到鉴定中心。由于藏品都较贵重,所以主办方一般不同意收藏者将藏品带来,但是吕先生说他非常信任主办单位,将藏品放在这里完全放心。吕先生来报名的时候非常激动,他说自己早就期待着这样一次民间鉴宝活动,三位专家的鉴定对于山东的收藏界来说将是很难得的,也会让大家有机会见到一些珍贵文物。吕先生还对主办单位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请鉴定委员会牵头,组织收藏者出一本藏品图录等等。
在预约登记的收藏品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收藏者称自己有一幅元代大画家王蒙的画作。王蒙是元四家之一,其作品存世不多。佳士得拍卖公司今年5月举行“中国古代书画”春季拍卖会,一幅王蒙的《煮茶图》估价600万至800万元。著名画家、书画鉴定大师吴湖帆先生曾列举王蒙真迹共有11件,现今10件已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吴湖帆认为,《煮茶图》是唯一一件流存于民间的王蒙作品。基于这个背景,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方面一开始对这个信息并不太感兴趣,因为王蒙的真迹实在太罕见了。但这位收藏者反复来电话,最后还亲自带着画到了鉴定中心。粗略一看,作品确实很见功力,颇有大家风范,但是否确为王蒙真迹,还须专家进一步认真鉴定。
山东收藏尚未市场化
鉴宝活动只是开始
以拍卖业为例,与已经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流通市场的北京、上海等地相比,作为收藏大省的山东,有着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珍贵藏品,而收藏的现状却还远远谈不上“市场”。收藏市场是否完善,拍卖行当是一个检验标准。虽然起步不算早,但是山东的拍卖业也有了十多年的历史。省收藏品鉴定委员会的负责人员、著名书画家姜廷宝先生介绍,1993年山东就敲响了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当时的山东拍卖行在泰安举办了山东的第一场拍卖会。十几年间,拍卖行增加了不少,尤其在行业入会门槛降低以后,拍卖业似乎有繁荣的迹象,但是要谈到山东的拍卖已经形成市场似乎还差强人意。姜先生介绍,这其中一个表现是有份量的东西出现得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人们更愿意拿到北京、上海的拍卖会上去;另外一点表现在专业人员少,缺少真正懂收藏的从业者。
举办首届民间鉴宝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山东收藏早日走向“市场化”,让众多被收藏者深藏不露的“宝贝”亮出来走向市场形成交流。傅经理介绍,一旦有大投资商加入到收藏行列,收藏市场就会迅速发展;而收藏市场的发展,促进的不仅仅是“收藏”这一个小圈子,更重要的是它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傅美女士说,作为文化中介机构,F&M艺术空间将致力于收藏市场的形成,尽量为山东艺术品的交流提供平台。这次鉴宝活动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会协调各方做更多工作,活动结束后将马上举办一个收藏品展卖会,将经鉴定确认为真品的艺术品做一次集中展示。F&M艺术空间准备开辟一间“精品展示厅”,为藏品提供一个长期的展示场所;同时,将定期举办培训班和收藏知识讲座,提高收藏者的理论知识与收藏经验;类似的鉴宝活动将争取每年举办一至两次。
姜廷宝先生说,收藏隶属于文化行业,而文化行业不能速成,其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一两次民间鉴宝活动还远远谈不上促进一个市场的形成,但至少希望它能让我们山东民间收藏者的收藏意识、收藏水平可以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本版所介绍文物的真伪均有待专家鉴定。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赵晓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