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荷之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0:17 南方都市报

  □植物梦杨键

  小时候,我父亲捕鱼,我为他送饭,站在岸上观看,因而见过很多荷花塘,而且,在我读书的校门口也有一座荷花塘。荷花塘后来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步步扩大的企业,校办工厂,新兴项目等等。我最痛心的是曾经见过的荷花塘后来变成了一个石灰坑,这对我的童年经验无异一个打击。我虽在荷花塘边和石灰池边一样地可以认清自我,但石灰坑毕
竟过于触目惊心了。

  大凡爱玩耍的孩子都见过荷叶上的青蛙,纵身跃到水塘里,叶上的水滴,便如露水一样随之倾倒,这也是我小时候的经历之一,而我对荷花塘最早的文字认识来自周敦颐的《爱莲说》,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荷之美。

  以后,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更是将它忘了,对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老生常谈仅止于厌烦。我那时虽不爱玫瑰之美,但也不知荷之美究竟在哪里。

  我对荷之爱大约也就在这几年,所以说,觉悟来得是很晚的,哪怕是对本民族最为司空见惯的一片荷叶。我最爱的荷花塘的景象是这样的:荷枝潦倒不堪,布满水面,我因而觉得这些荷枝是因为枯萎才达到自在的最佳境界,但在深深的水底,在淤泥里,它们都有一个不死的未来,它们达到了怎样的生与死的矛盾统一啊,而更为奇特的搭配是,在这孤独难耐的荷花塘边是一个湮没无闻的农民,他牵着一头老牛,在犁着一声不吭的田地。这深秋的荷花塘也是八大山人所爱抒发的。后主父亲李璟对此也有描述:“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指的就是荷花,这个名称很雅。很少有植物像荷一样各部分都被古人赋予了名称,如叶柄称“茄”,叶为“遐”,长在淤泥里的称“藕”,果实称“莲”,可见古人对它的爱了。

  我说这些,只是想说明,我们对本民族植物的热爱,犹如对本民族文学的热爱一样,是经历了很多认识上的曲折才达到的,我们幼时在天地间玩耍的曲折经历,包括以后阅读上的一些经验,它们现在都可以来帮助我们重新走上这条认识之路。我现在也不能说我就懂得荷之美了,它有着在四季里反复体验的价值,就像我们古代文学里的经典,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等,荷真的是植物里的经典,必须反复品味才行。

  我也试图栽过荷,当然,我所栽的是酷似荷的睡莲,但均告失败。我因此而知荷必须有一大片水域方好看,盆里栽的反倒似一种囚禁。

  邓云乡说他有一年秋天去成都,行经汉中万山时,火车一会钻山洞,一会出山洞,每出山洞,便见极小的山村人家:有一小片荷塘,偶有白鹭立在荷花边上,火车经过时,忽然飞起,这样的景象现在很少见了。

  ◎杨键,诗人,现居

马鞍山

  【未经许可,本版文字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