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选秀节目到底火了谁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1:30 今晚报

  明星评委早有先例

  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演唱评委出现在1986年,那一年,第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按唱法进行,内地歌坛也第一次有了“通俗唱法”的歌曲划分类型。第一批流行音乐评委中,就有了著名歌手李谷一的身影。在她之后还有成方圆、郭峰、刘欢、韦唯等,来自台湾的赵传、姜育恒、潘越云等都来当过评委。虽然这些评委都是歌坛大腕,但他们却不
太受关注,人们更多的还是盯着台上的那些选手们。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们基本上没有什么自我发挥的余地,他们只是给选手打分。除此之外,基本上一句公开的话也不会说。央视“青歌赛”自改革增加了监审组后,才开始让一些评委当众说些看法,但当时评委们也只是说些官话,不会惹上“自我炒作”之嫌。

  评委“权限”逐渐增大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开始,评委的“权限”开始增大。选手们“低门槛”参赛,不论老少美丑一律想唱就唱,颠覆了以前歌唱比赛的模式。而评委们也不再默默无语,而是高谈阔论,甚至尽情发挥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因此他们成了比赛中的另一主角,他们的“精彩”评论也成了节目的亮点之一。

  继《超级女声》之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乃至央视《梦想中国》等选秀节目都在积极效仿这种评判风格,意在抢夺观众的眼球,赢得收视率。评委们在比赛中的尽情发挥客观上增加了他们自身的受关注度,对于那些急于成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获得高曝光率的极好机会。

  过气明星竞相“上岗”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这些选秀节目中对选手品头论足的大多是一些本就没有什么名气或是已经过气的艺人。他们之所以愿意在这样的节目中当评委,主要是看中节目的收视率和自己得以发挥的空间。有了去年《超级女声》的前车之鉴,今年有更多的艺人积极投身选秀节目中,走上评委席,发表言论,彰显个性,而且确实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超女”的策划人,同时也是两届“超女”评委的夏青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坦白表示,“超女”选择歌手当评委的一个标准就是:绝不找最大牌的艺人,因为他们太权威了。譬如,王菲说一个歌手唱得不好,估计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这样就少了可争议性,节目就不好看了。而事实上,当年的《我型我秀》找来张学友做评委,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选手比赛评委走红

  其实,在以《超级女声》为首的几档选秀节目中,除了名列前茅的几位佼佼者外,绝大多数选手都会被观众逐渐淡忘。而不少口风犀利的评委却能被人们牢牢记住,即使贬也好、骂也好,总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委走红的最明显例子要数2005年《超级女声》中的“柯楠组合”,他们的风头明显盖过了很多选手。其实在为“超女”当评委之前,柯以敏已经淡出娱乐圈多年,虽然柯以敏最后迫于压力退出评委席,但她却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柯以敏坦言:“‘超女’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一下子有无数的广告商找上我,而且就连我的发型、服饰都成了很多人模仿的对象。”“超女”对黑楠来说就更重要了,此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幕后音乐人,很少有歌迷知道他。而几场“超女”评委工作下来,黑楠已经是国内最具人气的音乐人之一了。“超女”之后,不少电视节目主动找上门来,其身价随之暴涨。

  继柯以敏之后,另一“咸鱼翻身”的代表要数今年《超级女声》的评委巫启贤。对于大多数内地歌迷来讲,知道巫启贤是从他那首《太傻》开始的。不过近些年巫启贤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鲜有作品问世。但自加入“超女”评委行列后,巫启贤的受关注度大增,有人指责他的评语过于刻薄,也有人认为他为比赛带来了新的刺激,但无论怎样,大家又开始谈论“巫启贤”三个字了,这就足够了。巫启贤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我也不那么虚伪。坦白说,首先是我对这个节目有兴趣,有那么高的收视率,对我自己的知名度也很有帮助。我是考虑了几种因素才来的,内地有那么多的电视节目,只有湖南台的导演一打电话我就同意了,这当然是考虑了很多的条件。”

  与S·H·E、蔡依林等人相比,歌坛小天后萧亚轩的人气已大不如前,不过自从出任2006《加油!好男儿》全国总决选的评委,并成为该节目唯一的“加油大使”后,萧亚轩的曝光率再次提升。借此契机,萧亚轩与华纳音乐再续前缘,推出了重新出发后的首支中文单曲《Elva is back》。另外她还邀请亚洲金牌制作人张亚东担任其新专辑的制作人,预计在12月全亚洲同步发行新作。可见评委身份为萧亚轩的事业带来了不小的转机。

  为何评委备受关注

  其实并不是说,只要当评委就能引起观众过多的注意,关键是看评委如何展示自己。在央视“青歌赛”中,坐在评委席上亮分的不少都是功成名就的音乐家、艺术家,但他们并没有过多地炫耀自己,对选手的点评也只是进行艺术性分析,没有半点“恶评”。因此观众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选手身上。

  而在一些娱乐味道浓厚的选秀节目中,评委的自由发挥余地要大许多,他们往往在评判选手得失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标榜一下自己。有的甚至还以尖酸刻薄的话语加深观众的记忆,像“别人唱歌是偶尔走调,你是偶尔不走调”之类的挖苦言辞让观众感到新鲜而解渴,因此大家才会更多地将视线放在评委身上。

  除了过多的自由发挥外,评委能够迅速火起来的原因是:他们本身就是明星。虽然大多数娱乐节目都在高呼“我们坚持选手是第一主角”,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一下子便指出:明星评委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别管是三流明星,还是过气明星,只要是公众人物,就比普通老百姓容易受关注。他们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和地位绝对不是比赛选手所能相提并论的,而且观众都很想知道这些明星在舞台表演之外的样子,他们充满个性与争议的点评,很容易让观众着迷。

  评委“权限”需要规范

  因为评委们在选秀节目中的“出格”表现,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反对之声,有人说,某节目至今没诞生一位知名的选手,反而成就了一些著名的评委,他们过分地表演,过分地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喧宾夺主忘记了当评委的责任和意义。的确,一些选秀大赛过于注重收视率,在评委这一环节制造了不少噱头,不求专业点评,只求娱乐表演。而评委一旦成了演员,评选本身也就走了味。

  针对评委“毒舌”现象引发的争论和质疑,国家广电总局在年初下发了关于选秀节目的《通知》规定:评委点评要实事求是、积极健康、平等善意,不搞不切实际的吹捧,不搞令参赛选手难堪的责难,不以非理性的褒贬来取代知识性的引导。显然,评委的“权限”还是需要规范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