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看,我的死,我的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4:45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程绮瑾

  10月24日上午,北京,阴霾。复兴医院附近的花店,白色的花已经卖完了,最后两捧黄色的花也被人买下。“那就买玫瑰吧,他肯定喜欢。”两个女孩商量着。

  她们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买花是为了去看子尤,专门请假来的,手里还拿着纸,
上面抄着一首英文诗。她们和更多子尤的朋友们,要用鲜花、诗、歌来送别子尤。

  15岁的少年作家吴子尤,因患癌症,于2006年10月22日凌晨去世。他的亲友,在10月24日上午为他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告别会。

  子尤喜欢玫瑰。每个来送别的人都可以领一朵玫瑰,然后把花瓣洒在他的身上。同时还可以领到一张纪念卡片,上面印着子尤写的自我介绍:

  九零年四月出生,

  从小在北京长大。

  小学过得很快乐,

  初中学得也不差。

  前年三月二十四,

  胸腔肿瘤闹开啦。

  从此搬进

医院住,

  从此医院成我家。

  化疗开刀打点滴,

  针刀针枪朝我扎。

  有生有死有意思,

  想你想我也想他。

  我爱我恨我享受,

  我看我写我描画。

  这个喜欢说“请看看我的波澜壮阔吧!”的孩子静静地躺着。母亲柳红站在旁边,微笑着,不停地为他擦脸。父亲吴国盛站在另一个角落,泣不成声。

  “柳红怎么不哭?”他们的好朋友布仁巴雅尔答说:“柳红这两年一直在哭。”

  可是我们看到的一直是这对母子温婉的笑容。我记起上次探望他们时,柳红把子尤的头搂在怀里,轻轻抚摸。那时候子尤留着长头发,而且因为化疗而变卷,显得格外帅气。他说要趁着生病,正好做一下在学校不能做的事情,惹得他的一些同学很艳羡。

  现在子尤已经剪短了头发,听说是他给医生出主意剪掉的,以便治疗。其实不只给自己,他还和妈妈一起,给《癌症康复》杂志写文章,提供治病经验,也讲患病趣事。

  子尤曾在文章中感谢母亲在他病发后所采取的积极治疗的态度。去年7月7日,他在本报发表了《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在文章里,子尤批驳了将癌症视为死症的态度,“不敢置信于他们这样的决策———等;我不敢置信于他们的思想———将恶性肿瘤与死亡划等号……我想告诉读者‘争取生命’这个词的意思。”

  一篇文章引发一场哲学、伦理学讨论,也将这个从小就聪明出众的男孩推到了公众面前。他告诉人们:“突然发病以前,我只是个普通的少年,当然发了病我还是普通少年”,只不过发病当时,他还在关心考试,发病以后,他却要面对生死考验。

  但是他并不喜欢“抗癌英雄”这样的称呼,“怎么英雄了?是得病英雄了还是干了什么惊天之举?因为一天一天的日子在面前摆着,就这样一天天好好过吧。”“每个人都有残疾,能走路的同情坐轮椅的,那天上飞的鸟还同情只会地上走的人呢!心灵残疾有时更可怕,而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心灵残疾的人呢?”

  他继续过着自己正常的日子,如他出生以来一直那么精彩。他还是喜欢听相声,喜欢看卓别林的电影,喜欢看病房里漂亮的小护士,诗兴来了,挡也挡不住。他和李敖对谈,说:“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超过你了,因为我得的病比你多。”他去听胡因梦的讲座,想:“真是的,管李敖叫爷爷,管胡因梦,却要叫阿姨。”

  他又把这些精彩的故事写成文字,说:“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为我的生、死、爱、痛所有人都会经历,能有记录与分享这种体验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

  告别室里,取代沉重的哀乐,播放着一首轻柔的歌,是子尤的好朋友诺尔曼为柳红写的《烛光》。“什么是一切的终结?终结后是否有续写?”

歌词里的这一句暗暗呼应着子尤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这个故事会怎么收场呢?”

  (P1185511)

  

“看,我的死,我的爱……”

  子尤,一个“争取生命”的少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