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访《张思德》导演尹力 "将英模还原成普通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3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0月29日专电(记者周婷玉、张乐)主旋律影片《张思德》28日一举捧回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看过影片的人会认为“应该”,而没看过的人则会觉得意外。

  《张思德》凭何获此殊荣?导演尹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普通人,是影片获得观众认同的最大原因。

  “原来主旋律影片也能这样拍,也能拍成这样。”尹力说,许多观众看完《张思德》后之所以如此感慨,源于国产主旋律影片长期以来被误解和狭义化。以前许多人认为主旋律影片就是宣传品,就是用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行使教化功能。尽管在这种理念下不乏优秀之作,但大多数影片主题先行、过分意念化且制作粗糙,造成了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疏离。

  “而《张思德》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英模还原成普通人,并通过这个普通人表现中国人骨子里共有的善良、谦和与忍让。而这些散发人性光芒的性格与品质在任何年代都给人以温暖。”尹力说。

  影片中的张思德不会振臂高呼,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不言苦不叫屈地默默奉献。尹力说,像张思德这样的“闷葫芦”,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正是把他还原成观众身边有质感的人,才使观众建立起对影片人物的认同感。来自湖南的观众评委闫先生在28日晚的颁奖现场将票投给了《张思德》,他说,影片由一件件生活小事表现张思德的人格,细节很抓人,看着不累。

  决定“说什么”以后,“怎么说”也是拍摄影片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还原人物,除打磨细节外,影片在影像上也大花了心思。

  “以前关于延安的纪录影片虽然影像粗糙,镜头简陋,但那些文献在今天看来是如此打动人。”尹力决定把《张思德》拍成黑白电影,虽然国内已没有相关设备,要从美国进口黑白胶片,拍完的样片还要送到澳大利亚去冲洗。

  尹力说,虽然很费劲,但事实证明值得。拍摄影片时正赶上陕北的7、8月份,土地荒漠化,植被斑驳难看,而且两个月中还要完成好几年时间的跨度,黑白片正好抹平了差异,影像充满了历史感。

  另外,《张思德》的影像表达还力图回避以往的表达惯性:延河水、宝塔山、信天游等标志性影像一概没有,而是大练兵、纺线比赛等场面。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说:“《张思德》还原延安时期的文化状态很到位,概念化的东西隐匿得很好。”

  来自山西的观众评委郭鹂上世纪70年代后生人,像他这样的人,如今是中国电影的消费主体。郭鹂说:“我以前基本不看这类主旋律电影,《张思德》改变了我对主旋律影片的成见,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表现人物应突出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让观众感受到当年普通人的生活气息。”尹力说,普通和真实大约是这部主旋律影片能够得到如此多的群众选票,并在百花奖颁奖现场赢得多数观众评委认同的最大原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