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重读鲁迅的《“寻开心”》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0:30 南方都市报

  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系列□朱正

  对于那种竭力为中国文化传统即所谓国粹辩护的论调,我看这是一个很有力的回答。重读鲁迅的这篇《“寻开心”》,可以帮助人们看清今天新的读经主张、新的宣言,是怎么回事。

  鲁迅1935年3月7日写的杂文《“寻开心”》,收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里。这篇七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今天重读,还很有意思。

  “寻开心”。这个题目,鲁迅是从林语堂一篇讲演中引来的。林在暨南大学讲演,说:“……做人要正正经经,不好走入邪道,……一走入邪道,……一定失业,然而,作文,要幽默,和做人不同,要玩玩笑笑,寻开心……”鲁迅就从这里摘出“寻开心”这三个字做题目,写了这一篇,跟林语堂“开个玩笑”。

  鲁迅指出:有两种人的文章是没法认真看的,一种是堆砌些怪字面,生句子,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文章。还有一种,是作者原不过“寻开心”,信笔乱写,弄得同一篇文章里说的也会自相冲突。接着,鲁迅举了三个“寻开心”的实例。

  三个“寻开心”的实例

  第一个例子就是林语堂本人的。他一再称赞清朝夏敬渠所作小说《野叟曝言》,说它“是白话上等文字,直可作修辞学上之妙语举例”,把它列入1934年自己所爱读的书籍之中,说它“增加我对儒道的认识。儒道有什么好处此书可以见到”。聂绀弩(署名悍膂)看了,即发表《谈〈野叟曝言〉》一文,列举这书“最方巾气”、“不知性灵为何物”、“否认思想自由”、“心灵不健全”和“对话也用文言”,诘问道:“《野叟曝言》处处和林语堂先生的主张相反,为什么林先生还要再三推荐呢?”

  对于《野叟曝言》这部作品,鲁迅早就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过了,说它“意既夸诞,文复无味,殊不足以称艺文,但欲知当时所谓‘理学家’之心理,则于中颇可考见。”在这篇杂文里,他表示赞同聂绀弩所做的分析,说“这一部书是道学先生的悖慢淫毒心理的结晶,和‘性灵’缘分浅得很,引了例子比较起来,当然会显出这称赞的出人意外。”

  不过,鲁迅并不赞成这样认真看待林语堂的这篇文章,以为聂绀弩这样认真地去分析、研究、争辩,是他太忠厚老实了。“恐怕语堂先生之憎‘方巾气’,谈‘性灵’,讲‘潇洒’,也不过对老实人‘寻开心’而已,何尝真知道‘方巾气’之类是怎么一回事,也许简直连他所称赞的《野叟曝言》也并没有怎么看。所以用本书和他那别的主张来比较研究,是永久不会懂的。”

  这篇《谈〈野叟曝言〉》现在收在《聂绀弩全集》第七卷。接着还有一篇《再谈〈野叟曝言〉》,分析了林语堂为什么会这样热心地推荐《野叟曝言》,指出这时他不再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的那样一个英勇的战士了。

  鲁迅这篇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当时又有人提出读经的主张。第三个例子,是有人发表谈话,表示赞成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对于这两件当时堂而皇之提出的事情,鲁迅指出,其实都不过是跟别人寻开心的意思。谁如果认真看待,“那你一定会被捉弄得发昏”。

  儒家的“四书”“五经”,一向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经典读本。开科取士的时候,它是应试士子的考试用书。清末科举废了,可是读经并没有随之而废。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废科举以推广学校。9月2日清廷批准了他们的奏折,下诏自明年起废科举。废了科举办学堂。学堂怎样办呢?这道上谕说明了办学堂的宗旨是:“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可见科举虽然废止,经还是要读的。

  清室退位,民国成立。新政府也没有改变尊孔读经的传统。直到陈独秀的《新青年》出来,才正面提出反对尊孔读经的主张。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吴虞,都写了不少文章。“五四”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尊孔读经的主张,在“五四”运动中受到有力一击。可在这以后,不时有权势者重新提出来。1925年11月教育总长章士钊就决定小学自初小四年级起开始读经,每周一小时,至高小毕业止。鲁迅即写了一篇《十四年的“读经”》,发表在《猛进》杂志上,后来收在《华盖集》里。文章一针见血地说穿了提倡者的用心:“这一类的主张读经者,是明知道读经不足以救国的,也不希望人们都读成他自己那样的;但是,耍些把戏,将人们作笨牛看则有之,‘读经’不过是这一回耍把戏偶尔用到的工具。”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被任命为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院院长,颇采取了一些除旧布新的措施。1928年7月30日,通令全国提倡语体文,小学不准采用文言教科书。这以后,全国小学校里普遍采用语体文的课本了。可是反对的意见总是有的。到了1934年,汪懋祖发起的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又一次提出中小学读经的主张。他在文章里说:“读经决非恶事,似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使各省当局如何键、陈济棠辈之主张尊孔读经,可谓豪杰之士矣。”可见他的这个读经主张,是有湖南的何键,广东的陈济棠这些地方实力派支持的。对于他的这种主张,胡适、傅斯年都发表了长篇论文予以反驳。鲁迅没有写长文章,收在《花边文学》里的短文《“此生或彼生”》就是驳他的:“我就用主张文言的汪懋祖先生所举的文言的例子,证明了文言的不中用了。”

  当时比这“中小学文言运动”闹得更大的,是十教授的《宣言》。1935年1月10日出版的《文化建设》第一卷第四期刊出了一篇《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樊仲云、萨孟武这十位教授署名。这篇《宣言》说,他们所主张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是要“根据中国本位,采取批评态度,应用科学方法来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胡适立刻作出了反应,他在《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他们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正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新式的化装出现”,说话是全变了,精神还是当年张之洞的精神。“他们的宣言,也正是今日一般反动空气的一种最时髦的表现”。胡适的这篇,全面批判了十教授的宣言,指出“在今日有先见远识的领袖们,不应该焦虑那个中国本位的动摇,而应该焦虑那固有文化的惰性之太大”,并且指出:“政府无论如何圣明,终是不配做文化的裁判官的。”

  《“寻开心”》没有正面评论这篇《宣言》,但是反对它的态度是显然的。他将报载“北平大学教授兼女子文理学院文史系主任李季谷氏”赞成这《宣言》的谈话,加上广东省教育厅按照陈济棠的意图编辑的《经训读本》放在一起加以批评。三言两语,指出他们甚至不能自圆其说,也就足以表明这主张、这《宣言》,不过是“寻开心”的性质了。

  《“寻开心”》在今天的生命力

  《“寻开心”》这篇文章,今天还有其生命力。鲁迅在《热风》的“题记”中说:“我以为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反过来说,如果这“病菌尚在”,那么攻击时弊的文字也就还没有过时。比方说吧,现在国家规定的学制中小学没有读经的课程,不是还有人在宣传少年儿童读经的益处,办什么星期天学校,让娃娃们休息日也不得安宁,去读子曰诗云么?到了前年(2004年,岁在甲申),不是还有名流(不止十位了)发表《文化宣言》么?当然,与时俱进,用了更加时髦的字句了。例如不再干干脆脆的说“保存国粹”,却绕个绕子,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歧视”。就其总的精神来说,也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而且,据说孔孟之道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全人类的主导思想哩。当然文字的表达没有这样露骨,只是谦逊地说“中华文化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假如它当真如此美妙,那么为什么要等到二十一世纪才起这样的作用,而在二十世纪、十九世纪却并没有这种良好的表现呢?

  五四时期,鲁迅就写过好些篇文章,反驳“保存国粹”的口号。《随感录三十五》说: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倘说,这便是不能保存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故,所以必须保存。但海禁未开以前,全国都是“国粹”,理应好了;何以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倘说,这是不学成汤文武周公的缘故;何以真正成汤文武周公时代,也先有桀纣暴虐,后有殷顽作乱;后来仍旧弄出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对于那种竭力为中国文化传统即所谓国粹辩护的论调,我看这是一个很有力的回答。

  重读鲁迅的这篇《“寻开心”》,可以帮助人们看清今天新的读经主张、新的宣言,是怎么回事。

  ◎朱正,学者,鲁迅研究专家,现居北京。

  【未经许可,本版文字不得转载】

  图:

  插图:李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