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背井离乡闯关东 借出半部无音讯《聊斋》手稿为何只剩半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3:28  舜网-济南日报

  《聊斋志异》问世200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画皮》、《聂小倩》等故事家喻户晓。而《聊斋志异》这部手稿的流传和收藏更充满传奇色彩。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他的手稿为何在辽宁西丰被发现?《聊斋志异》手稿为何只剩下半部?

  谜团1

  《聊斋志异》手稿是怎样被发现的?

  时光回到1948年1月3日,当时西丰县土改运动全面铺开,时任西丰县政府政务秘书的刘伯涛作为西丰县土改运动的负责人来到了元宝沟检查工作,在农会办公室的炕头上他发现了一堆正准备焚烧的旧书,就是在这堆书籍中,刘伯涛发现了两册破旧残缺的线装手稿。刘伯涛征得农会干部的同意,将书带回县城。刘伯涛发现了《聊斋志异》手稿。

  1951年春天,《聊斋志异》手稿被秘密转移到东北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图书馆,保存至今。现存的《聊斋志异》手稿是用竹纸抄写,在原书页上衬上宣纸,加衬,然后装裱成金镶玉装,装订后又分为八册。

  谜团2

  《聊斋志异》手稿为何到了辽宁?

  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他的手稿何以现身辽宁?西丰县志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蒲步瀛,字仙洲,原名英灏。那么这个自称祖上为淄川留仙先生的蒲英灏会不会就是蒲松龄的后人呢?

  在淄博蒲家庄的蒲家家谱的第五卷中发现了蒲英灏的名字:蒲英灏,官印步瀛。这与西丰县志中记载的蒲步瀛,原名英灏正好吻合。那么,蒲英灏和手稿又是怎么来到西丰的呢?

  史料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山东曾经遭遇大旱,大批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闯关东。就在这滚滚人流中,蒲松龄的七世孙蒲价人携带家属离开家乡来到沈阳。

  当时的沈阳占卜业比较兴旺,而蒲价人又粗通一些占卜之道,他便在沈阳城里摆了个卦摊儿,以此为生。临终前,蒲价人按照祖上的规矩,把《聊斋志异》手稿传给了大儿子蒲英灏。

  谜团3

  《聊斋志异》手稿为何只剩半部?

  中国古典名著中留下手稿的非常罕见,所以《聊斋志异》手稿非常珍贵。清代著名学士王士祯就曾出重金要收购手稿,结果被蒲松龄断然拒绝。他为此还特意立下了一个苛刻的家规:坚决不准把书转卖给他人。

  蒲松龄家境很贫困,只留下了小说《聊斋志异》和一卷《聊斋行乐图》的画,他去世后,他的后人也立下了“长支传书,次支传画”的誓约。就这样,书稿一直由长子这一支世代相传。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蒲英灏正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手下担任镶蓝旗统领,依克唐阿知道蒲英灏是蒲松龄的后裔,便向他借阅《聊斋志异》的手稿,蒲英灏无奈之下先借出了半部手稿,在依克唐阿归还后又借出了另一半手稿。没想到的是依克唐阿进京参战,得病死在了北京,紧接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掠夺了大量的财物,依克唐阿所借的半部手稿也从此杳无音讯,它的下落至今还是个没有解开的谜。

  蒲英灏临终前,把《聊斋志异》的半部手稿传给喜爱诗文书画的小儿子蒲文珊。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蒲英灏有4个儿子,晚年时,一个儿子趁他外出时将仅存的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偷偷卖给了商务印书局,蒲老先生气得浑身哆嗦,他立即带上书款,备些礼物,赶到商务印书局。好话说尽,印书局总算松了口,最终以赔偿损失为名索要了一笔钱了事。正是有了这样一次经历,蒲英灏老先生在选择传人时是煞费苦心,最终不惜违背誓约将手稿传给了喜欢诗文书画,为人聪颖正派的小儿子蒲文珊。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