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娱论
今日主持列孚
本报昨日报道,贾樟柯在威尼斯获奖的《三峡好人》在内地将与《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日上映。
从良好愿望出发,当然是让人们在周润发、巩俐和张艺谋之外多一个选择,好让这些非主流影片也有与主流影片来个分流竞逐。所谓分流竞逐,并非在票房方面,而是在此等主流影片之外获得人们主观上的认同,从而划分出分众市场。然而目前,中国内地是没有分众市场的。倘若这个意图失败,这对中国内地电影人和电影市场来说,证明了我们尚需作多番努力才能让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多元化,再一次证明我们那些很有抱负的将电影业作为抒发个人情怀和人生乃至宇宙观察的使命感不过是孤芳自赏。当然,也将会证明张艺谋的转型彻底成功了。
中国内地院线兴起却从未有起到院线的真正作用,一部所谓“大片”上映,全国院线都是千篇一律地就只上映这一部“大片”,没有差异性,观众无从选择。更离谱的是,一家多厅所谓影城,竟然所有映厅也只上映同一部影片,剥夺了消费者的选取择权。这样的事是常发生的。急于要赚钱,急于要从票房表现所谓成绩,急于要表现中国电影大打“翻身仗”,甚至是要表现“中国电影打败好莱坞”。票房的单边主义让电影失去了电影的真正意义。这就是如今我们电影人的尴尬。
尽管贾樟柯的这部《三峡好人》在威尼斯上获得大奖,殊料,该片竟先在香港公映(该片已于10月31日在港上映)而不是三峡所在的重庆、宜昌(我们并不期望会在全国同时公映,因为人们知道发行商们迟迟没有对该片获奖后趁热打铁就有所动作便晓得该片的尴尬了),反过来说明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在文化上的成熟和包容,和什么叫做国际化都市。很想知道贾樟柯这次在港参加他这部影片在港先映的真正心态。同样,也很想知道我们内地的发行商们对该片先于内地公映他又是怎样想的?
当我们在对内地院线均一窝蜂地共同去热情拥抱、使劲去亲吻一部“大片”视消费者的选择如无物时,当我们看到贾樟柯们的尴尬、无奈、苦衷表情时,就知道背后那不易被看出来的中国内地电影早已失衡的弊端。如国产片完会放弃五一、国庆黄金档期,如将元旦期当作是“贺岁档期”而非春节如此重要假期这样莫名其妙的操作,如我们的电影基本缺乏电影原创精神,如几乎所有电影资源只集中在北京一地等,都形成了中国内地电影过于高度集中、高度倾斜却又忽然主动将黄金假期的拱手让出——是不是我们的发行商都认为黄金假期国人都不看电影——这样畸形的怪现象。
故此,《三峡好人》与《黄金甲》被安排在同一天上映,客观上为是件好事。问题是,是不是所有院线的影院都会“舍得”将大银幕分给《三峡好人》一部分?此外这回这样的排片也让我们有一个难得的观察机会,且看京、沪、穗这三大城市的电影市场谁会有更大的包容性?也许,会出现有趣的答案。我们期待着。
■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列孚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发电子邮件至jackymail@vip.sina.com。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