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渝城三塔不见面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1:48 重庆商报

  今日重庆,坊间里巷,仍流传着一些古老的传说,“青狮白象锁大江”,“三将军威镇重庆”,“鸡毛土地与总土地”,“炮打人头山子落长寿县”……这些传说都是围绕着重庆的古迹胜景、风土人情而展开的,颇具地方乡土特色。就说“渝城三塔不见面”这段老龙门阵吧,娓娓道来亦是趣味横生的。

  塔,起源于印度,也称窣堵波、浮图。塔,原来是用来藏比丘之遗骨、舍利、经卷
等佛门之物的场所,佛门子弟认为有塔就有宝,塔,故又称为宝塔。

  古城重庆,旧时也有不少宝塔,城内临长江的东水门禹王庙侧,原有一座七层宝塔;通远门外,纯阳洞处后来建有一座菩堤金刚塔;江北塔子山顶,有一座临江白塔。这些宝塔,风姿各具,各有特色,但都与民间传说中的“三塔不见面”毫无关连。所谓之“不见面的三塔”,指的全是南岸境内的宝塔,即文峰塔、报恩塔、鹅卵石塔。

  文峰塔,主城区有两座,一是江北塔子山白塔,一是南岸文峰山的文峰塔。塔子山白塔是俗称,本名叫文峰塔,为砖石结构,呈六角七级空心楼阁式,通高20米。此塔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数百年的废塔基上重建的,因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既是行船的标志,也是山川风光景色的点缀,塔因是得名文峰塔。

  江南一隅的文峰塔,通高24米,全系用石砌成,虽也是呈六角七级楼阁式,因屹立山巅,更显气势。此塔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今已有155年历史。

  报恩塔在南岸龙门浩莲花山麓的觉林寺中,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旧时,龙门浩河岸石梁上还有一座高不过三尺,通体为鹅卵石垒砌成的宝塔,清开国之初便屹立于此,何人所造,语焉不详。

  南岸这三塔,据传是不能见面的,若是见了面,城区将江水猛涨,汛涝成灾。野史说,咸丰年间川东道台认为,自清以来,偌大一个渝城竟无人金榜题名,为挽救文风,特地在江南山巅造七级宝塔一座。据传,南岸文峰塔落成后,每当正午日照中天时,江南之文峰塔与禹王庙侧的七级宝塔,双双倒映入大江之中,只见长江中两个塔尖相依天成,重庆文脉由此续接上了。

  江南三塔,所处地势,高低错落,尤其是那江梁上的卵石塔,水涨塔消,水退塔现,三塔自然是不能见面的。美妙动人的传说,大抵是取“塔为灭恶生善”能“生福灭罪”之意,表达的是重庆人对美的追求,对

和谐社会的期待企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