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正中是安先生 我们在他旁边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06:25 三秦都市报

  岁时无历叶知秋。安正中先生逝世忽焉三年了。三年里,其人其文仍活于人们的念念之中,这已然成为一个文化事实。为纪念这位人民艺术家,本月,省文化厅在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安正中绘画艺术展览”,正是基于对这种文化事实的尊重和对文化史实的敬重。

  这几天,在长安回暖的秋阳中,我独自几次走近并且停驻在安先生的画作前,那种纯中国的气息牵引着我的流连,之后坐在长椅上,静静地翻阅朴素的《安正中绘画艺术文献
汇集》,我的敬仰由衷滋生,安正中,已然凝定为一个陕西艺术史的个案文本,堪耐解读。像他这样为人正派乐于提携年轻人的先生已经不多见了,因此对他的怀念,才刚刚开始———

  这次展览,共展出300余件作品,囊括了先生生前苦心孤诣辛勤探索的多种艺术形式,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速写、素描等等。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和陈述,是一次多侧面地观照和审视。

  这种展示和陈述会使我们窥见一个忠诚艺术事业的文化灵魂孕育发展的心路历程;这种观照和审视会使我们不仅饱饫自然风光,而且引领我们走进一个艺术家所营造的灵化世界,去钩沉一个历史段落,去领略一片人文风景。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此次展览中有200件作品,是由安正中先生的夫人和子女在安正中的遗作中遴选出来的代表性作品,并把这些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这是对陕西文化史建设的重要贡献。这些作品将成为研究陕西艺术史的重要样本,使安正中先生的艺术生命得以延伸。这是对安正中先生艺术精神的弘扬,也是安正中先生人文品操的钵传,可谓前驱后踵。这一义举所表现的人文精神的辐射与当下的反差所形成的巨大张力,会成为我们冷思与反观的思想资源。

  而新近出版的厚厚的《安正中绘画艺术文献汇集》,则汇集了安正中先生生前留下的大量有关

艺术人生的文字资料,以及他的生前好友、学生同事、艺术评论家缅怀感念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集合,反映了他建构起来的艺术高度和人生密度,使我们从不同的侧面窥见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历史段落的缩影。

  在我最近的采访中,我省许多艺术家也情不自禁地表露出这种对安先生的回忆与思念。这种个人化的历史记忆呈现出了历史时空的某种真实。

  安远远的追思

  父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时间一晃就三年了,彷佛父亲还在西安忙碌着。这三年里,经常是在有些事情上会有习惯性的冲动想要问问父亲,不自觉地就把电话按成他的号码拨了过去———从小就认为父亲的身体是很好的。无论什么事,只是他关心别人,没有见他需要别人关心,一直到快七十岁的时候还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岗位上。为了回避陕西美协几十年没有换届的问题,美协成立了党组。父亲过了六十岁,不进党组,但还要继续担任秘书长,不能退下来。大家劝他来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算啦,他却说再坚持一年吧,这一坚持,一年又一年就拖过去了。父亲的突然去世,给我们姐弟留下了很多遗憾。我们对他过多的是依赖,包括一些因为要求他而不适当的指责和争吵。现在看来我们只是把他当作父亲,而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从工作上考虑过,或者向对待其他艺术家一样认真地为他从艺术上总结过,特别是没有真正理解他从小咀嚼过生活的苦辣酸甜后对人生的珍惜。从父亲去世的那天起,朋友、同事、学生方方面面的怀念带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父亲的离去,让我们认识到以前他所有的成绩、奖状后面都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感情和付出,也让我们站在社会的角度理解了父亲。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感觉到,除了生活上不讲究之外,他对事业的认真追求,对做人的道德实践,总是默默地一丝不苟地。他是孤儿,他成人后对人特别的亲切和蔼,对我们情感上虽是宠爱有加,但在做人和学业上却要求严厉。他永远都是以勤奋刻苦来对待自己从事的艺术,从不张扬炫耀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才情。从他留下来的一本本被蛀破、发黄的诗稿;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稿和大大小小的速写本中可以看到,他的创作冲动、艺术观念以及他对自然景物审美观察的敏锐。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人,他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实践说明了他确实是一名共和国培养起来的优秀艺术家。

  李杰民的喟叹

  他是

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2003年9月5日,应当是陕西美术史上一个永远不可忘却的日子。安正中,一位心无挂碍的老人,一位才思如涌的艺术家,一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美术事业的当家人,在他为艺术奋斗了55个年头,在省美协秘书长岗位上呕心沥血15个年头之后,突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太累了,且又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以至于让活着的人难以承受,以至于在三年后的今天,陕西画坛乃至全国美术界,大家仍然为失去了一位益友、失去了一位良师、失去了一位纯真的艺术家而惋惜和痛心。

  最近,我有幸参与了安正中先生遗留的艺术笔记和画作的整理工作,这些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和艺术作品帮助我找到了安正中先生之所以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敬重尊崇的答案,看到了安正中先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理解了一位艺术大家澹涵高远的风范和胸怀。“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安正中先生以自己七十年的生命历程,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这一典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于铸就了安正中先生本人的人格形象和艺术辉煌,而是安正中先生以自己终生的实践演绎了一个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担当的文化责任。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需要千百年时间的磨砺,而一个民族文化要代代脉承,则需要千千万万个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从这个意义上讲,安正中先生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卫道者,而且是一个承传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代代脉承,正是由于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安正中先生这样的艺术家的支撑和传接。在纪念安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安正中先生的夫人郭秀珍女士率子女将安正中先生毕生仅存下来的200多幅代表作,全部捐献给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也就是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了历史,这是对安正中先生最为珍贵的纪念。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将把安先生的作品作为永久性重要典藏,进行认真地保护、陈列和展览,并组织专家和学术界进行深入地研究,让安正中先生的人格精神弘扬光大,把安正中先生的艺术生命传至永久。

  张立柱的回忆

  终生铭记的恩师情缘

  三年了,时间不短不长。三年时间里,凡可淡忘的想必都淡忘了,凡是未淡忘的甚或越随时间的推移越不能淡忘、越久久萦绕心间的必定是在你心间扎了根的人和事。我的恩师安正中老师在我的心中就是这样的扎了根的人,从内心敬仰的扎了根的人。

  三十四年前的一九七二年,我一个十六岁的农家娃,受父亲影响爱画画,参加了陕西省艺术学校美术专业(今西安美院)在武功的招生考试。一试下来,试卷突出,被招考老师看中点录,全家人兴奋不已。正为我入学早做准备时,却不知其因地被县上取掉,那个年月因家庭成分问题不敢追问缘由,父亲硬把苦难咽肚里,县文化馆老师们叹息。我是在武功老家学画的,当年武功归宝鸡管辖,宝鸡地区艺术馆的一位老师闻知后也深为同情,想法帮助挽回,终努力无果。但从此还未见过面的好心的老师就记住了我这个武功娃的名字,地县老师们一起为我学画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这个好心的老师就是原宝鸡艺术馆馆长、之后的省美协秘书长安正中老师。之后安老师每到武功检查辅导总要特意给我看画说画,认真要求又热情鼓励;我每次去宝鸡看展览,安老师总要对我问候这、嘱咐那,连当时农村娃进城最犯愁的缺粮票之事他都考虑到了,让我这个傻小子从老师也紧迫的口中夺食。

  一九七七年冬国家恢复高考,西安美术学院(那时叫陕西省艺术学院美术系)在宝鸡设考点。县上老师带我们一行西往宝鸡,我一个农家娃穿着对襟旧棉袄,夹了块小三合板,口袋揣了三支不同软硬度的铅笔,看着云集宝鸡的城镇学画同龄人穿大氅、戴眼镜、蹬皮鞋、背画夹,就感觉人家都像是准备考上的大学生样子,不免心有怯意。这时安老师不知是看准我的心理有意鼓气还是原本就要鼓励我,他按着我的肩膀用亲切的河南话说:‘立柱,你甭看来考的这么多,穿大衣背画夹,可都没你画得好,甭怯场,你保准能考上。’安老师这句话一下让我心里踏实安稳下来,考试时总算把自己的水平发挥了出来,试卷又是突出。我就从这一步开始,在老师的扶持关照下走出了泥土地。

  在七七级及之后多年上美院的同学中,凡是从宝鸡地区考来的,只要一谈起安老师,没有一个不从内心敬仰,也没有一个不是受过他关照扶持的。安老师关心我一直到他去世。时至今日,我是已过五十的中年人了,时常想起自己少年学画起的一幕幕就会感慨在并不轻松顺畅的命运中老天怎能让我幸遇上像安老师这么好的老师呢。

  三年了,安老师和善的音容笑貌在我心中,还在教诲醒示我要画好画,还是要堂堂正正硬硬气气做人,要对友诚心,对官平心,对弱者善心。三年了,我还记得好人安老师,到三十年后我还会记得安老师,直到我没有了记忆。

  邢庆仁的感念

  那年九月 他像美丽的秋色已眠

  三年前的九月那天,安正中老师觉得身体不适,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将几粒药片吃下,想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便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被唤醒,煮好的饭没来得及吃,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永远没有———他去了,大雨不停地下着,人们也不相信他就这样离去,很多人都不能相信,连家里养的猫还在早晨的时间里走到床边叫着,等着他放出去。

  在安老师走后第九天,我去他家里,看到他遗留的数幅国画作品,真的让人悲喜交集,面对艺术他所持的真诚心态,使他的作品变得更写意、更高远,甚至连那种渲染都是非常中国化的,留在画面里的山川、树木、房舍、村落、人物景点等,到处彰显着那种朴素,那种圣洁。他怀着感恩与仁慈的心情对待生活,生活也给予他营养和源泉。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对我们做人学艺的教诲,清晰的像一面镜子,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过大量的油画、版画、国画,在生活里看似平常的物什在他的笔下得以升华。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助培养过许多美术干部和学子。有一次,学生在山区体验生活,他打电话再三叮嘱要注意安全,要多画写生,家里每每来了外地学生他都热情接待,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他总是管吃管住,回家时再给买上返程的车票,这在时下的社会恐怕只有他一人这样了。在送他的那个九月,一位从陕南赶来的学生感慨地说,以后像他这样穷山区来的人再到西安,还会有谁让他进屋,坐下,喝水,再去给谁说话呀……

  安正中先生(1934—2003),河南镇平人。幼时在农村老家读过私塾,初中未毕业就加入了解放军渡江南下,五十年代初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屡立战功,1958年转业后考入了西安美院油画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历任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协主席,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1987年调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为研究馆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曾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开拓者”等称号。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陕西油画学会副会长。安先生是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他用毕生的艺术实践诠释和光大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艺术精神,为长安画坛增添了新的光彩。

  让我们重温安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它对我们今天做人从艺仍然会有所启发“人世间最珍贵的是感情,自幼失去父母,失去姐弟,这一点我体会得更为深刻。少年时光、青春岁月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度过的,是在曲折而坎坷的征程上跋涉前进的。因此,我深深知道,凡做成一件事的背后,是要付出劳动,耗尽心血和汗水;是要做出奉献和牺牲,而留在记忆中的却是难忘的欣慰和怀恋。几十年来,在我生活和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克勤苦学,以正直做人为准则并将此时刻铭记在心。”

  “三十多年来,风风雨雨,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水之滨,大西北的山山水水,乡亲们诚实淳朴的深情,使我更懂得祖国、人民和艺术的深刻含义。”博大厚重的黄土高原、淳朴的民俗民风,美不胜收的民间艺术,神秘古老的西周青铜器皿,雄浑的汉唐刻石,都是我艺术生命的源泉。“人生短暂,道路深长,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陕西美术界的先辈留下的座右铭,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在实践中再创造出新的成果。”

  “我从一般馆员、美术组长到馆长、秘书长,惟一的一点是我每天都在坚持作画我之所以能画油、版、国(水墨),最主要的是学会吃苦、吃亏,容人让人。生活上要最低去对自己,艺术上高标准去努力攀登。一句话,艺术需要真诚,做人要善良。我牢记在心中的一点就是,对同志、对朋友、对观众和读者要真诚,对艺术、对生活要真诚,我将要在大西北找出对艺术真挚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与希望。”“我将尽毕生的精力,在艺术实践中把对祖国人民、对西部的爱、对事业深邃的情感,融入我的作品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