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和谐文化访谈录(1)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3:2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杨宁舒

  和谐文化,是指反映一切人类和平、和睦及其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及行为规范的总称。和谐文化的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在六中全会的《决定》中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
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本版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发“和谐文化”系列访谈录。

  嘉宾: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嘉宾: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和谐文化和而不同、“A而不B”的审美境界

  记者:请您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谈谈什么是和谐文化?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构建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傅道彬: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是在三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一是从我国的

传统文化出发。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平和、中和的审美境界,《国语·郑语》里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我认为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和谐的含义。“和”,是将有个性、有差别的事物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有活力、有秩序的事物;反之,毫无差别、完全一致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反而不能生成新的事物。可见,和谐不是泯灭个性,它是以“把有差别的事物融合在一起”为前提的,追求的是一种中和之美。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是在追求这种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和谐是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而不是彼此对立。凡事都有个平衡的尺度,不可过分。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和而不同、“A而不B”的审美情怀。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就说过,共产主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根本解决”。后来恩格斯也做过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消灭剥削、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成果共同分配等理论阐述。

  三是从我国当前社会的现实出发。“社会”是全体人参与的一个公共空间,不是哪一部分人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以追求和谐为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大等现象,因此关注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差距等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构建和谐文化,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成长

  记者: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傅道彬: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和谐。目前全社会都在发展生产力,努力推进经济建设,但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和精神境界。像人们说的“中国游客出国发生的不文明现象”,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拘小节等等,是精神教养没有跟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造成的不和谐现象。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只是由于近现代以来的积贫积弱,才丧失了礼乐成长的土壤。我在日本讲课时曾总结说:“只缘贫弱失风雅,惟以饱暖启汉唐”。如今,我们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努力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正当其时。

  二是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和谐。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拥有现代人的品格和教养,在享受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也在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同时,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土壤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仁爱精神、宽容的品格、中和之美的审美风范等,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先进、进步的国家,应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纳现代社会精神,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显得单调而固步自封。

  三是要实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和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但我们不是“民粹主义者”,只一味地欣赏本民族的文化,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一律排斥。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吸收一切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形成我们民族进步的力量。古希腊的哲学、欧洲文艺复兴的进步思想、各国伟大的文学作品等等,都应该吸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中,生长出和谐的种子,变成我们文化前进的力量。用“豪放健朗”的心态去做“精益求精”的事

  记者:请您结合地域谈一谈如何构建黑龙江的和谐文化?

  傅道彬:这正是我要特别谈到的一个问题,实现地方文化与整体文化之间的和谐。一提起东北人,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豪放、大气、爽直、诙谐这样的词汇,这种性格特点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这些,因为豪放不等于粗放,爽直也不等于不拘小节。我常说,以东北人这种粗放的性格,牧马放牛不知道还行不行,但种地肯定是不行了。现代化的标准,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化,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过去我们曾对上海人的精明、“小家子气”不以为然,然而他们进入现代化是最快的。他们性格中的严谨、精打细算是与现代化合拍的,值得东北人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从前那种“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的”陋习,要知道一切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没有小事的精彩,大事不可能实现。黑龙江人应该用豪放健朗的心态,去做好精益求精的事。

  目前,我们很重视黑龙江在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上的滞后,却常常忽视黑龙江在文化发展上的滞后。1962年

周恩来总理视察黑龙江时,就曾说过“关东地区文风不盛,自古而然,这种局面,亟待解决。”一个视野狭陋、人文素质低下的地区,是不可能有持续长久的经济发展的。因此,构建黑龙江和谐文化,应该实现本地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和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