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子航
最近台湾金马奖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凭借《黑眼圈》一片入围本届金马奖、曾经执导过《爱情万岁》、《天边一朵云》的著名导演蔡明亮突然宣布,鉴于评委对其作品的指责和伤害,他决定将《黑眼圈》退出金马影展开幕片,并不再角逐女配角及音效奖。据说蔡明亮不满主要指的是本届金马奖提名名单公布时评审团主席张昌彦的一席话,而且主
要是针对《黑眼圈》表示的:评审认为电影不宜过于沉浸个人风格,而是应该要感动人,还要考虑到票房与观众的接受度。据媒体报道,这位张昌彦主席曾是蔡明亮大学时代的恩师。
蔡明亮的电影我看过几部,虽然他的作品对都市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有着出色的体验,但极其缓慢沉闷的节奏、过于自恋的风格总是让人看得昏昏欲睡,听说,他的影片在台湾本土票房普遍很差,尽管他是国际影展的一位“获奖专业户”。
对于蔡明亮此番退出金马奖的风波,我不是局内人,不想评论他和他恩师之间的是与非,我只是想起了几年前张艺谋在内地记者面前提到过的一件事,在《英雄》的台北首映式上他遇到了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侯对他慨叹:台湾电影算是彻底完了。这位曾屡屡在国际影展上春风得意的艺术片大师说,他们这一代台湾导演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把大半生的创作精力全部花在进军国际影展的艺术片上了,严重忽略了本土电影观众的需求,结果陷入了片子得奖越多、观众越来越少的怪圈,最后导致台湾的电影工业土崩瓦解。据张艺谋回忆,侯孝贤说这段话时痛苦、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而与台湾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影走了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攘外必先安内”,那就是先争取国内观众,再打国际影展的主意。我分明就注意到,上个世纪末韩国电影刚刚腾飞之时,并没有在各大电影节过分“招摇”,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揣摩本国观众的胃口上,于是出现了《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朋友》一批打破韩国电影卖座纪录的票房大户,直到近两年,韩国电影真正在本土站稳了脚跟,才把眼光投向了海外,从《醉画仙》、《绿洲》,到后来的《老男孩》、《空房子》,把世界三大电影节横扫了一遍,这真是“墙里开花,内外都香”。台湾电影与韩国电影的两种命运是不是值得一直热衷于个人风格的蔡明亮警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