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临危受命(5)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0:06 南方都市报

  品三国□易中天专栏

  孙权是否可能不和任何人商量,仅凭诸葛亮一席话就拍板表态?我认为不可能。

  第一,曹操发动的这场战争,原本就不是冲着孙权来的。《三国志·武帝纪》说得很清楚:“公自江陵征刘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也包括后来的
赤壁之战,原本是曹刘之战,既然曹操打的是刘备,并不关孙权什么事,孙权又怎么可能仅凭诸葛亮一席话就卷入这场是非,去趟这汪浑水?有人说是因为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这就未免把历史文学化,视政治为儿戏了。

  第二,孙权集团内部对于此事一直有不同看法。不少人主张倒向曹操,甚至投降曹操,我们无妨称之为“主和派”,或“降曹派”,或“鸽派”。鲁肃、周瑜等人则主张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一派,无妨称之为“主战派”,或“联刘派”,或“鹰派”。这两派的分歧很大,争论也很激烈。《吴主传》说“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意”;《周瑜传》说孙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大家都主张投降而周瑜反对;《鲁肃传》则说“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可见确实是“纷纷不定”。

  问题在于,这种“纷纷不定”是不是像司马光说的那样,是在孙权和诸葛亮谈话并且表态之后呢?我认为不可能。江东集团是一直关注着荆州的,他们应该早就有反应。也就是说,“鹰派”和“鸽派”早就形成了。以孙权之善于“举贤任能,各尽其心”,怎么可能在其内部还没有充分讨论统一思想的情况下,就对一个其实是潜在竞争对手的外人轻率表态?

  这个问题,就连罗贯中也想到了。因此,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三国演义》安排了一场“舌战群儒”。可惜此事于史无据,也就不能算数。就算是事实,那也是“荆州鹰派”和“江东鸽派”的辩论,不是孙权集团内部的讨论。

  第三,诸葛亮这次行动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外交才能,而在于江东集团的政治利益。事实上,孙权最后决定出兵帮助刘备,并非行侠仗义,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其实,但凡如此重大的决策,都只能是对政治利益进行反复掂量,对成败得失进行反复权衡之后的选择。但是我们前面说过,这笔账并不好算。这其实是押宝,是赌博。孙权如果算得清,算得准,诸葛亮不来做工作他也会做决策。正因为一时半会拿捏不准,这才犹豫。因此可以肯定,孙权是对诸葛亮表了这个态,但不是在一开始,也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激将法。他之所以答应帮助刘备,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帮他算清了账。

  或许有人要问,这个人难道就不能是诸葛亮吗?我认为不能。因为诸葛亮不可能真正帮孙权进行政治利益的掂量和成败得失的权衡。这工作诸葛亮不是没做,而是没做到位。没做到位也不是没有水平,而是立场所决定。为了刘备的利益,他可以帮孙权出谋划策,甚至可以做到设身处地。但再设身处地,立场也不会变,说服力也就会打折扣。这一点,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何况孙权要考虑的,除了江东集团的利益,还有他个人的利益。由此可见,真正能够说服孙权并帮他拿定主意的,只可能是他那个集团内部的“自己人”,而且是深知孙权内心深处的想法,能够真正替他着想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请看下集:力挽狂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