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照镜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30 南方都市报

  拟管锥篇

  顾思齐

  李敖有一张对镜自得的照片,下面题词:“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

  李敖式的轻狂,并非他的始创,而是古已有之的。明人蔡羽,号易洞,陈田《明诗纪事》引清人金友理《太湖备考》有谓:“陶望周云:羽置大镜南面,遇著书得意,辄正衣冠,北面向镜拜其影曰:‘易洞先生,尔言何妙!吾今拜先生矣。’羽以善《易》自负,故称‘易洞’也。”这位对着镜子自己夸自己的易洞先生,岂不就是古之李敖吗?

  跟蔡羽、李敖形成对照的,是一个有趣的日本传说。黑泽明曾自述:“日本民间传说中,有种外表丑陋又多长了几条腿的蛤蟆。人们捉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子前,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模样,蛤蟆会惊出一身油来。这油也是珍贵的药材,而我也不过像只蛤蟆在审视自己一样……”因此,黑泽明自传的书名就叫《蛤蟆的油》。

  蔡、李与蛤蟆,表现出两种照镜子的态度:一种看见自己的好,一种看见自己的丑。

  如果人类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中国人以史为鉴,也产生两种态度:一种看见的是“国粹”,看见中国文化的好;一种看见的是“国渣”,看见中国文化的丑。前者是保守派,是传统的卫道士,近百年来,从国粹派、学衡派、中国文化本位论、新儒家到今天的国学热、儒学热、祭孔、祭炎黄,从梁漱溟到季羡林,都是这种立场的代表;后者则是革新派,是西化派,对传统持批判与反省立场,从胡适、陈序经到李敖,都是这一思想派系的代表。

  按:胡适1928年写过一篇《请大家来照照镜子》,最能反映出革新派的借鉴心理:“美国使馆的商务参赞安诺德先生制成这三张图表:第一表中是中国人口的分配表,表示中国的人口问题不在过多,而在于分配的太不均匀,在于边省的太不发达。第二表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状况,生产能力,工业状态的比较,处处叫我们照照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百不如人。第三表是美国在世界上占的地位,也是给我们做一面镜子用的,叫我们生一点羡慕,起一点惭愧。……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安诺德先生,感谢他给我们几面好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丑态,更感谢他肯对我们说许多老实话,教我们生点惭愧,引起我们一点向上的决心。”

  由“照出我们自己的百不如人”、“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丑态”这些话,可见胡适正是希望国人像日本传说中的蛤蟆那样啊。

  对于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是应当像蔡羽、李敖那样顾盼自雄,还是像蛤蟆那样自惭形秽?如果说,两种态度都不免有其偏颇,都不足以照见吾国吾民的真面目,那就宁可做一只蛤蟆好了。至少,还能让我们吓出一身油,可以入药,疗伤,止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