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苏立华
21世纪的今天,与其说是音乐家辈出不如说是演奏家辈出。演奏家可以训练出来,音乐家则是需要天赋和生活的洗礼才能孕育出来。音乐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今天出名的
音乐家很多,保持长久出名的寥寥无几。今天有不少的“音乐家”舞台上迷人,舞台下令人讨厌;舞台上精确无误,生活中一塌糊涂,只懂演奏,不懂音乐;只懂演奏,不懂生活;只懂表现自己,不懂得表现音乐。这样游离于生活之外的音乐如何打动人?不打动人的音乐又如何能被称为音乐,又如何去吸引人?
没有生活体验和不愿意去体验生活的作曲家只能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和无病呻吟,没有丰富学识和缺乏生活体验的演奏家如何赋予演奏以音乐?
19世纪,帕格尼尼几乎让同时代的所有小提琴家黯然失色;钢琴界则是肖邦和李斯特。20世纪,小提琴家则是梅纽因和海费茨一统天下。海费茨16岁在美国的第一场演出让当时很多在场的已经出名的小提琴家们听得满身大汗,从此雄踞小提琴之王的宝座到其70年代退出舞台,海费茨说:“出名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保持那无人可抗衡的名气和至尊地位”;钢琴界则是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这些音乐大师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们有超人的专业技术、超人的音乐才能、超人的智慧、超人的学识和极高的情商。他们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至少会编曲),既是音乐家,也是博学家;他们在舞台上知道怎样征服听众,在舞台下也懂得怎样生活。
既然音乐出自于体验生活,那我们只有有了生活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先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再去体验生活;让孩子们先学会热爱音乐,再去学习音乐。仅将从事音乐活动作为谋生,那是艺人,不是音乐家;而只有将音乐作为生活和生命的才是音乐家,音乐家的级别不是以知名度来分级的,而是以他(她)在音乐艺术上的修养高低分级。
(本文作者系国内资深音乐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