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磊)“守在地域文化的迷雾里,怎么会有大格局的创造力?”尽管时下“城市文化”、“地域魅力”是时髦的语汇,学者余秋雨却唱起了反调。昨天,在SMG电视新闻中心嘉宾智库启动论坛上,抛开了散文式的浪漫,余秋雨尖锐地指出,当前的文化思维存在误区,“抱着行政区划不肯放”的“地域文化迷雾”最为严重。
“现在很多地方都引以为豪所谓的地域文化。今天这个地方立个碑,说是‘孔子诞
生地’;明天那里考证出来是孔子爷爷的故乡,立刻就会开研讨会、座谈会,恨不得把全国的学者都请去为它写文章,要做成‘孔祖诞生地’,非要抢过人家的风头。”余秋雨对这种争夺“文化名人”,标榜地方文化特色的现象深表无奈。而对蔓延到各地的“地域文化”热潮,这位学者不得不提出文化预警。“你总是绕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守着那么点文化,还提什么活力?”
“地域文化是虚假的”,用曾经在一块土地上出现的文化名人,来证明这块地方的文化价值,在余秋雨看来并不可取。“一个人不仅仅是他生活之地的文化承载者,更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只有20多年历史的深圳,或者古都西安,两地小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时候,并没有不同。他们分享的文化早已超越了行政区划。”余秋雨说,“居住地或者停留地的概念,和文化的大概念不能相提并论。退一步说,孔子孟子还有很多文化名人生活的时候,行政区域也和今天不同,这样‘制造’出来的地域文化有什么意思?”
曾经写过《上海人》为上海正名的余秋雨,如今也对上海的“地域文化”提出质疑,“并不是说石库门,越剧、沪剧、滑稽戏不好,但是在守住现有文化的格局上,上海应该想想如何创造影响力更大的文化。都说上海是‘海派文化’,但是真正的上海文化代表,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因为超越‘海派’,走向了更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