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今天话题:陈凯歌欲借《梅兰芳》挽回声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9:16 金羊网-新快报

  电影《梅兰芳》即将开拍,有消息称陈凯歌已接下导演筒。

  陈凯歌的朋友们表示,他目前的低调作风与《无极》时期判若两人。因为在针对《无极》的炮火声中,陈凯歌终于明白自己忽视了剧本。此次接拍文艺片《梅兰芳》,由于有《霸王别姬》作铺垫,因此陈凯歌胜算很大。陈凯歌视此为翻身之作。

  陈凯歌是否已抹平创伤

  ■朝北

  在我的观影经历中,陈凯歌并不是一个让人嫌弃的电影创作者。记得在大学宿舍的上铺,我读完他的《少年凯歌》,甚至被他的叙事所打动。作为文学爱好者的陈凯歌,他的悲悯,他的抱负,让一个吃多了烂片的青年,重新找到了关注国产片的理由。

  但是,2006年无疑是陈凯歌的失意之年,尽管他曾经拍出了第五代的开拓之作《黄土地》,也有了为人称道的《霸王别姬》,《无极》的出现,却让他遭遇到了影迷的集体嘲笑和恶搞。他的不娱乐,在遭受到恶搞后一本正经地甩出“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和冯小刚在《夜宴》后的低调表现,谁更有智慧,已经很分明。在一个把娱乐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环境下,对于某种姿态的厌恶,对于大片名头下的粗制滥造,往往超过了大家对创作本身的讨论,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去做到原谅和理解,已经是不大可能发生。

  作为一个创作者的陈凯歌,似乎并没有在打击中停顿他的创作,就像他在《荆柯刺秦王》后去国外拍了《温柔地杀我》,完成了小制作《和你在一起》。最近,据称他已经开始准备下一部作品《梅兰芳》,我们无法知道陈凯歌的内心是怎样的,他是如何抹平《无极》给他带来的创伤,但是急切翻身的欲望,却是很明显。《霸王别姬》是讲戏子的故事,他使张国荣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也让他在电影史上有了重要一席,此次,陈凯歌再次回到这个题材,无疑是企图奋力一搏,这是他拿手的,这也许是他在如此境地下,最有把握、最有信心的一次使力,而成败与否,如果用“命悬一线”来说过于夸张的话,那么,如果他失败了,作为观众,将很难想象他再会去抓住什么东西往上爬。

  也许我们把陈凯歌想得过于悲情,境况假想得太惨淡,但是,毫无疑问,这次他要爬起来所需要的力气肯定比《荆柯刺秦王》时期要大。观众的选择已经更多,口味也更为挑剔,而且,在胡戈制造的那起著名恶搞事件后,大家在大脑中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往往会干扰观众的评价。作为一个不太能扭转固有创作模式的年龄,让陈凯歌完成一部轻松的、讨观众乐的作品,几乎是没有可能。明年即将开机的《梅兰芳》,应是一部严肃的文艺片,而陈凯歌也即将面临的,将是如何用作品来说服已经对他更加苛刻的影评人,以及呆在电影院、抱着一桶爆米花寻开心的观众。

  态度决定一切

  ■裘迷

  陈凯歌要拍摄电影《梅兰芳》了。无论影坛还是剧坛,这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这部电影能不能拍好,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关键。

  陈凯歌的心态。没有人怀疑陈凯歌的能力,至少在中国导演中,他是佼佼者之一,而且《梅兰芳》找到他来拍,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之前有一部票房口碑都不错的《霸王别姬》。但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不只是能力,更重要的是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其实《霸王别姬》后拍摄的古装巨作《刺秦》,虽有不足但水准不差,由于票房的惨败,使得陈氏对电影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然,也可能《霸王别姬》的高度成功,就已使他开始有心理变化了)。但一直自负的他,不甘心把自己从光环中放落下来,似乎自己是个引领时尚,思想深遂,富有霸气的天才。这种骄傲,使他的心态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作品的创作和判断。

  观众把从《英雄》、《十面埋伏》就开始的对国产“大片”的“挑剔”和“嘲弄”延续到了《无极》当中,并达到顶峰。而且对陈氏夫妇宣传中表现的张扬和自夸,对反面意见的不屑,也情绪化地宣泄在对影片的评论当中。其实这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习以为常的,甚至是与《无极》影片未必真正有关的,更使陈导难以理解和不能接受。“精神贵族”的陈凯歌此举结果更招来“下里巴”大众的“炮轰”,人们反问:“我们掏了钱去看,还不能说你拍得不好吗?”。

  之后,陈凯歌选择了沉默。不知道他是清醒了,还是撤底把自己灌醉了。所以我说陈凯歌的创作心态,是《梅兰芳》成败的第一关键。

  曾也有两位导演欲拍《梅兰芳》,一位是以《周恩来》闻名的丁荫楠,另一位是以《胭脂扣》成名的关锦鹏。比较起来,我还是更期待陈凯歌的。

  第二,梅兰芳的扮演者。谁来演梅兰芳,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影片的成败。首先,具有梅兰芳外在形象的演员就十分难得。他不是用一个“漂亮”可以形容的,他的美来自某种气度和韵味。既有男子的书卷气和坚定的神采,也有女子的沉静和灵秀之感。而这种中性美又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人倾慕。再者,此演员须有些古典气质,最好会一点古典舞蹈,甚至是戏曲表演。否则,便是装得再认真,举手投足,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这里边的事儿,何况还得扮出来上台呢,这可绝不是替身能轻易解决的。

  第三,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性的触及和处理。梅兰芳本人是很复杂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时代也同样是复杂的。作为文化艺术名人,作为京剧大师。如何处理其中一些深层的甚至敏感的历史、文化和人性问题,是决定这部影片本身人文艺术价值的关键。

  最后,怎样看晚年的梅兰芳与时代变化的矛盾?如对“移步不换形”的自我检讨等。

  这些问题在历史、文化和人性层面都是很敏感的,但以陈凯歌的作风,又不可能完全回避。这决定了《梅兰芳》是一部宣传片还是艺术片,是让人娱乐的,还是发人深省的。说白了,作为一部电影,《梅兰芳》能不能留得住,全看它是不是以人性为核心。让更多的人通过《梅兰芳》唤起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赏识。当然,不是说教,而是感动。是对人性和自身文化的感动。

  欢迎来稿,见报作者如没收到稿费,请致电编辑联系。xkbfkb@yahoo.com.cn。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