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迷
陈凯歌要拍摄电影《梅兰芳》了。无论影坛还是剧坛,这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这部电影能不能拍好,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关键。
陈凯歌的心态。没有人怀疑陈凯歌的能力,至少在中国导演中,他是佼佼者之一,
而且《梅兰芳》找到他来拍,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之前有一部票房口碑都不错的《霸王别姬》。但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不只是能力,更重要的是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其实《霸王别姬》后拍摄的古装巨作《刺秦》,虽有不足但水准不差,由于票房的惨败,使得陈氏对电影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然,也可能《霸王别姬》的高度成功,就已使他开始有心理变化了)。但一直自负的他,不甘心把自己从光环中放落下来,似乎自己是个引领时尚,思想深遂,富有霸气的天才。这种骄傲,使他的心态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作品的创作和判断。
观众把从《英雄》、《十面埋伏》就开始的对国产“大片”的“挑剔”和“嘲弄”延续到了《无极》当中,并达到顶峰。而且对陈氏夫妇宣传中表现的张扬和自夸,对反面意见的不屑,也情绪化地宣泄在对影片的评论当中。其实这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习以为常的,甚至是与《无极》影片未必真正有关的,更使陈导难以理解和不能接受。“精神贵族”的陈凯歌此举结果更招来“下里巴”大众的“炮轰”,人们反问:“我们掏了钱去看,还不能说你拍得不好吗?”。
之后,陈凯歌选择了沉默。不知道他是清醒了,还是撤底把自己灌醉了。所以我说陈凯歌的创作心态,是《梅兰芳》成败的第一关键。
曾也有两位导演欲拍《梅兰芳》,一位是以《周恩来》闻名的丁荫楠,另一位是以《胭脂扣》成名的关锦鹏。比较起来,我还是更期待陈凯歌的。
第二,梅兰芳的扮演者。谁来演梅兰芳,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影片的成败。首先,具有梅兰芳外在形象的演员就十分难得。他不是用一个“漂亮”可以形容的,他的美来自某种气度和韵味。既有男子的书卷气和坚定的神采,也有女子的沉静和灵秀之感。而这种中性美又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人倾慕。再者,此演员须有些古典气质,最好会一点古典舞蹈,甚至是戏曲表演。否则,便是装得再认真,举手投足,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这里边的事儿,何况还得扮出来上台呢,这可绝不是替身能轻易解决的。
第三,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性的触及和处理。梅兰芳本人是很复杂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时代也同样是复杂的。作为文化艺术名人,作为京剧大师。如何处理其中一些深层的甚至敏感的历史、文化和人性问题,是决定这部影片本身人文艺术价值的关键。
最后,怎样看晚年的梅兰芳与时代变化的矛盾?如对“移步不换形”的自我检讨等。
这些问题在历史、文化和人性层面都是很敏感的,但以陈凯歌的作风,又不可能完全回避。这决定了《梅兰芳》是一部宣传片还是艺术片,是让人娱乐的,还是发人深省的。说白了,作为一部电影,《梅兰芳》能不能留得住,全看它是不是以人性为核心。让更多的人通过《梅兰芳》唤起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赏识。当然,不是说教,而是感动。是对人性和自身文化的感动。
欢迎来稿,见报作者如没收到稿费,请致电编辑联系。xkbfkb@yahoo.com.cn。
(紫/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