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宁舒
嘉宾:唐魁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社会学系主任
基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理想型”文化
记者:请您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谈谈什么是和谐文化?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构建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唐魁玉:从现代西方社会学的视角看,所谓和谐文化就是基于诸多社会因素 包括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作用(抑或互动)的具有“理想型”特质的文化的总体或总称。当然,按照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说法,和谐乃是杂多的统一,以及不协调因素的协调。由此看来,我们今天所谈的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经过了无数次社会调适过程的文化融合的结果。换句话说,作为一种理想型文化的和谐文化是在文化互动行为中完成的。就和谐的本质而言,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的哲人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应建立和保持的理想关系。相比较而言,似乎中国的思想家更关注族群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而西方思想家则特别强调个体间的和谐与人类异化以及物化冲突之后的和谐。我们当下所说的和谐文化越来越呈现出文化趋同特征,这是由文化的全球化、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性质所决定的。
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大力提倡和谐文化,我认为主要是几个原因促成的:
一是为了坚定社会理想。众所周知,任何社会和社会成员都不能没有一种社会理想。而和谐社会的社会思想,是在我国几千年以来积淀最久、最深入人心的理想社会发展模式。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及和谐文化,在当前人们社会理想意识普遍淡薄的社会条件下是十分及时的。
二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经过30年全民族的努力奋斗,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然而,伴随社会高速发展的是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也堆积如山,社会改革的风险和利益冲突也日益加大,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来加以应对。
三是为了澄清社会文化。现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已经部分地被纳入到世界文化体系之中,加之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文化格局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多样化方面转化。同时,文化的判断与引导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有中国特色的、具有现代性特质的和谐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充满理想气质和时代精神的文化。
以现代性与全球性为基点,构建和谐文化
记者: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唐魁玉: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和谐。中华民族是一个曾经创造了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有着光荣而又辉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基。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存在着不少糟粕,我们还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启蒙时代以来的现代性任务。特别是还没有在公民中建立起成熟的民主与科学的现代精神。这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国际形象,也制约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因而必须将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性的文化之中。
二是要实现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和谐。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社会里,不仅渴望得到现实意义上的和谐,也致力于寻求虚拟世界的和谐。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在线生存”的无序化,虚拟和谐与现实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鉴于网络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社会心理问题和不良社会行为,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三是要实现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和谐。在我们这个多元化时代里,主流文化的存在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来自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事实上,这种情形与其说是一种社会多元文化的压力,不如说是促进文化进步的一种动力。很显然,只有在多样化的文化情境与文化互动过程下,我们旧的文化机制和惯习才能得到改造和重建,从而创生出具有新质的和谐文化来。
吸引一流人才,构建黑龙江和谐社会
记者:请您结合地域谈一谈如何构建黑龙江的和谐文化?
唐魁玉:这是我要谈的实现地方文化与总体文化之间的和谐的问题。作为一名黑龙江的社会文化学者,这是必须要认真回答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你深处于某一种文化环境中,本身并不意味着你就有对这种文化的深描能力和解释权利。然而,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对这片黑色的地方性文化拥有一份责任与义务。其实,黑土地并非是文化沙漠,这里曾经走出过吴兆骞、萧红、许烺光、李敖、赵冈这样杰出的人物。在此,我只想谈一个看法。在我看来,要振兴黑龙江文化首先就要不遗余力地吸引各行各业的一流人才,包括文化大师、政治家和文化管理者。为了使黑龙江的整体区域社会文化水平能够在近期内得到长足发展,重要的是唤醒人们在文化上的自觉,并提升他们的思想力、行动力与生活力。只有从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做起,才能建立起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能力社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