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才女安意如 22岁看透古今悲欢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7:3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木兰花-拟古绝决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从什么时候起,发现自己已成了不太容易激动的人。也许是是因为懂得了可以遵循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从梦中的花园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安意如

  安意如,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一个只有22岁的小女子,她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8月份出版后,连续两个月位列卓越网图书畅销榜榜首,最近推出谈《诗经》的《思无邪》,引起媒体关注。

  有人说,她像安妮宝贝,因为她的才情;有人说,她像易中天,因为她谈论的东西与学术有关。她喜欢张爱玲,喜欢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啊。她出名了。但是一个只有22岁的小姑娘如何对古诗词有那样的感觉?如何对爱情和人生有那样深的感悟?

  寂寞中成长

  她自称有40岁女人的心态

  安意如,1984年6月生于安徽宣城,姓张,真名太普通,不为人所知。安意如患有先天性脑瘫,长大后留有后遗症,对正常行走有很大影响。等到读大学了,也只考上一个不出名的职业技术学院,学财经专业。因为身体,安意如小时候一度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子,但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她自幼就热爱古典诗词。在北京面对记者时,她说:“自卑的感觉其实存在于内心,后来伤口渐渐淡了。你知道它存在,但已经不会有什么影响。”

  2004年她改名安意如,意思是想过一种安宁、自由的生活。和很多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她很早就喜欢上网,混迹于一个叫“金庸客栈”的论坛,网名叫如冰恋枫。毕业后,安意如曾从事过财会方面的工作,但很快就辞职,尽管行走不便,她还是走了云南等很多地方,一个人走走停停,一个人读读写写。

  一个喜欢古诗词和金庸,从小喜欢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女孩子,文笔好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在论坛上显示出来的才气,安意如很快就找到了属于她的机会。她的第一本书叫《要定你,言承旭》,写一群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孩子的故事,与可爱淘的《狼的诱惑》有几份相似。尽管文笔上佳,但是这本书的卖点是“言承旭”三个字,安意如并没有在书中显示出自己。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她的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这本书显示出安意如的才情,因为她以自己21岁的青春拥抱了那个轻叹过“出名要趁早啊”的奇女子,正是有了小时候的寂寞与古诗词的营养,她读懂了张爱玲的华丽和苍凉,体察到了张爱玲笔下热闹背后的凄凉。研究张爱玲的著作可谓多矣,但是真正能做爱玲知音的几十年来恐怕没有几个,安意如算是其一。

  她的出生可谓不幸,但是,她走近了古诗词,走近了张爱玲,又是多么幸运。在北京的一家咖啡厅里,一位出版商惊叹于小小年纪的她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感悟,就策划了《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想到就一下子火了,一如当年张爱玲遇见周瘦鹃的《紫罗林》杂志。

  很多人读安意如的书,都会忘了她的年龄。她自认心理年龄比较老,很多同龄人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情她已经看得很明白,“我觉得我有着40岁女人的心态。”

  似曾相识

  像安妮宝贝还是女易中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畅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出版社在首印1万册后,马上加印10万册。这是一本与中国古诗词有关的书,第一章“人生若只如初见”取自安意如喜欢的纳兰容若的诗句,讲班婕妤与汉成帝、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第二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取自《诗经》,第三章“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接下来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整本书表面上讲的是古诗词,其实谈论的却是爱情,讲的是古人的故事,抒的是现代人的情怀。经过前两本书的历练,安意如的笔法愈发收放自由,她旁征博引,却全无学究的酸腐,金庸笔下的人物,周星驰无厘头的电影都被她引用自如,她经常使用很多网络流行语,为叙述平添了几分时尚的感觉。

  安意如悄悄火了,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渐多,很多人说她像“安妮宝贝”和“易中天”。由于都是从网上出道,都被称为才女,读者也大多是那些所谓的“小资”,很多人喜欢拿她与安妮宝贝相提并论,她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与安妮并提,是我占便宜。”她不否认自己和安妮文气的确相同,比如在写作中都融入更多西方作家如杜拉斯等人的犀利语言,但是她认为她们的内在认知是不同的。她听朋友说,安妮对她的评价是:“是个好苗子”。问她想不想见见安妮,她却说:“我不会主动去见她,也没有必要打扰她,我和安妮没有见过,只能算是神交。”其实她与安妮宝贝更大的不同,在于她写的东西却多少有点学术的味道,正因为此,很多人把她与易中天相提并论,她谦虚地说,易中天是她尊敬的前辈,“我和易老师都赶上了复古的潮流。”从心里面,她更愿意做她自己,为此,她甚至否认自己的写作曾受过张爱玲的影响。

  硬伤不断

  她说再写一本“就被榨干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畅销,让出版社接连推出《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前者探讨安意如喜欢的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后者则是有关《诗经》。纳兰容若是清代词人,王国唯称赞他“宋代以来,一人而已”,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最后一章,题目就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出自纳兰容若一首《浣溪沙》,安意如很是喜欢,自称每读到此处,都黯然神伤。由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成功,安意如明显增加了自信,她不但请网友写了后记,自己还开心地写了前言。

  但是批评也就纷至沓来,最致命的批评是从它的书中挑出了硬伤-----知识性错误。批评者有网友,也有业内人士。有人指出安意如将“谁念秋风独自凉”写成了“谁念西风独自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欧阳修的词被张冠李戴给了晏几道,还有唐人崔珏的《哭李商隐》中的一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十四个字错了三个等等。对其中的许多硬伤,安意如都坦然承认,她表示纰漏大多是自己引用时马虎大意所致。她甚至承认自己写作时,经常会使用百度的搜索功能,这增加了出错的机会。

  如今,安意如又忙着写自己的下一本书《乐府》,她说,只是因为自己喜欢。“第四本写完后,我可能会暂时停止写赏析,因为再写就力不从心了,感觉自己被榨干了。”

  (张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