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档期从原定的12月21日提前至12月14日,由此引发了贺岁档的档期连锁反应,众多中小制作影片纷纷改期。档期之争再次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过于狭小的困局。
档期之争,避开冲突
日前,《黄金甲》出品方宣布将档期提前到14日,一下打乱了众多影片的上映计划。同档期上映的影片除《墨攻》、《父子》外,其他影片均有调整:最有实力与《黄金甲》抗衡的影片《伤城》从12月8日推迟到12月23日,《云水谣》延后上映,李少红的惊悚片《门》将推迟到明年1月18日上映。而贾樟柯勇夺“金狮”的《三峡好人》将与《黄金甲》狭路相逢,同日上映。
业内人士分析,像《黄金甲》这样集合了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的“三大”制作,能够获得院线和影院的支持,在档期上拥有充分自主的选择权。对其他影片来说,贺岁档的高收益同时意味着高风险,如果不避开与《黄金甲》的正面冲突,就会在上映场次上直接受到冲击,因此档期与之拉得越远越好。《黄金甲》在档期上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拉长档期,治标不治本
自贺岁档成为票房淘金源以来,银幕每逢岁末便“硝烟”四起:前年《功夫》、《天下无贼》双雄逐鹿,去年《如果·爱》、《无极》、《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展开“四国大战”。几年下来,形成了古装大片唱主角,其余影片齐混战的市场格局。在一个本来选择余地就少的“餐桌”上,《黄金甲》这样的古装大片几乎年年是银幕“年夜饭”的“主菜”。
一两部大片独霸天下的贺岁档未免过于单调,多一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片让观众选择,也是电影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但在目前的市场上,这样的期望还只能是期望。
专家分析,中国只有不到3000张有效银幕,不少地方还以单厅影院为主,市场容量相对狭小,岁末档难以同时消化多部影片。于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策略就是变相拉长贺岁档,以此来赢得票房空间。去年的《如果·爱》在12月1日上映,今年的《墨攻》在11月23日就开战。提前一个多月就“贺岁”,这档期成了大师傅手上的“拉面”,想扯多长就多长。
专家指出,市场这种粗放型的自我调节“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贺岁档大片独霸的局面。归根到底,正是由于走进影院的观众太少、总票房太低,才让为数不多的几个档期成了稀缺资源。只有电影好看了、票价便宜了,观众愿意进影院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建设影院、增加银幕、拓展市场,各个黄金档期才能容下更多的影片。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们的档期才能自发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让不同类型的影片“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