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
第六章 小试牛刀拍卖物资盈利
1945年8月,在亚洲战场上节节败退的日军,在盟军的夹击下,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了3年零8个月的香港,也因此重见天日。
谈起这段历史,霍英东回忆说:“战后,香港的房子很多已被炸烂,一些没有人住的房子也被人撬去木板,成个空架子,整个香港颓垣败瓦。港督杨慕琦从集中营出来,第一件事却是宣布停止使用军票,军票作废。你想,当时大家都穷,哪有港币在手?很多人,包括我们一家,生活没有着落,很彷徨……”
此时的香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沉寂了多年的货物海上贸易再度频繁。霍母刘氏认为货运业大有可为,决定重操旧业,从事海上驳运经营。她和其他合伙人商量后,就把“有如”杂货店出让给别人,霍家分得7000元港币。刘氏用这些钱自置小货轮,再度出没水上……
结束“有如”之后没几天,霍英东就写信到老牌英资洋行———太古行求职当文员。太古行复信给霍英东,说已接纳他到太古洋行当文员,月薪300港元。在当时来讲,月薪300港元是较高的酬劳,且太古是大洋行,干得好也很有前途。正当霍英东准备到太古洋行上班时,母亲刘氏劝他放弃这个职位,在家里帮她打理驳运生意,管管账。霍英东虽然已经成家立室,但仍然对母亲百依百顺,所以就听从母亲的意见和母亲一起重操驳运旧业。
一天,霍英东在翻阅一些报刊资料时,无意中看到香港政府的宪报,上面刊登不少拍卖战时剩余物资的通告。原来,太平洋是二次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战后,在冲绳岛、菲律宾周围海域等地方,残留很多战时物资,如大船、登陆艇、炮弹壳、胶管、废铜烂铁等。有关方面就把这些物资运来香港,当做垃圾拍卖。霍英东脑袋一转,心想:“有不少物资是目前市面上需要的,一买一卖,也许能赚些钱。”
他随即向外面打听有关情况,谁知有不少人都不知道政府拍卖物资的消息。原来港府的宪报全是英文,一般市民是绝不留意的,即使见过这份宪报的人,也不一定明白上面的内容。霍英东中学时读的是英文书院,英文基础不错,自然一看就明。“我看得懂宪报,这方面占了一些便宜,这次我可能发达了!”霍英东手里拿着宪报,心中暗暗自喜。
从此,霍英东就时时留意宪报上的招标通告。一次,他看中40部轮船机器,这些机器略经修理,就可使用。参加投标,须付100港元的费用。当时霍英东帮母亲管账,母亲只管他的衣食住行,是不给他薪酬的,所以他分文没有。
那时,霍英东的妹妹已从内地返回香港。想来想去,最后他向妹妹借了100港元参加投标,出价是1.8万元港元。几天后,港府通知霍英东,他中了标,要他准备1.8万港元去取货。接到中标通知,霍英东又发愁了:这1.8万港元去哪拿?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游说母亲,但母亲却不愿借。
霍英东不甘心,随即搭船过海,到九龙去找一位好朋友。这位朋友一听,很感兴趣,就一起去仓库看机器。看了机器,这位朋友对霍英东说:“别到处找人借钱了,干脆4万港元,把这些机器卖给我算了。”
霍英东一听,喜不胜收,一口答应。这宗无本生意,霍英东净赚2.2万港元,身无半文的霍英东一跃成为一个小财主。
(紫/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