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田志凌)作家陈村日前在自己的小众菜园论坛上发出了一封致中国作协领导的公开信,呼吁吸纳作家史铁生成为体制内的“专业作家”。
陈村信中表示,史铁生是一个病人,需要长期治病,而他至今还不是体制内的“专业作家”,要自己解决治病的钱。
这封信激起了很多作家的反应。作家莫言表示,史铁生几乎是纯文学的象征,“国家如果只养一个作家,那也应该是他”。
“他本来就应该是专业作家”
“据我所知,史铁生目前的正式身份是‘病残知青’,他凭借这一身份,获得民政部门的依法救助。”陈村告诉记者,他写这封信并未征得史铁生的同意。但这已经是一个多年未解决的老问题:作为北京作协副主席的史铁生,至今还是“合同制作家”,相当于是一个没有单位,没有保障的人。虽然“合同制”是作协改革的一个方向,但从目前来说北京作协还是有“专业作家”的。史铁生这样的作家也完全应该得到这个身份。
在致中国作协领导的信中,陈村说:“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他在本届作代会上赢得出席会员惟一的满票即是证明。这是中国当代作家的骄傲和光荣。但是,史铁生的身体非常不好。在这社会的转型期,他坚持的纯文学创作经济效益非常不好。他体质太差,常常要看病住院。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下,他暂时没有每周三次的透析费用之忧。但是,这样一位几十年的病人,身体很差,尚有肾脏透析之外的医疗问题。”
从21岁双腿残疾到近年患上尿毒症,作家史铁生一直与轮椅相伴,并且每隔一天就要做一次透析。在这样的状态中,他写出了《我与地坛》、《病隙随笔》、《我的丁一之旅》。所以有人称:“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谈死是矫情的。”
1997年,史铁生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等荣誉。
据悉,目前中国作协与北京市委每年拨一笔专款用于史铁生的透析费用,解决了这笔最大的困难。但陈村表示,透析之外的费用同样不可小视,而作为非专业作家,史铁生还需要靠自己的文学作品收入来解决生计和看病问题。
“只养一个,那也应该是他”
“在中国的作家协会这样的体制下,无论用什么文学标准,都应该将史铁生聘为专业作家,在和谐社会中,不能因为他是残疾人,要花医药费而拒绝。”陈村说,史铁生用自己的作品说明,他能以文学作为工作,并胜任这一工作,为什么不该让他“就业”,有一个“单位”呢?
陈村说,自己已经通过上海市作协将这封信转交了中国作协领导的办公室,但至今还未收到任何回音。
陈村的信激起很多作家的反馈。作家李伦新表示,他以一名中国作协会员的名义完全同意陈村的意见。作家莫言看到陈村的信后发给陈村一个信息,说:“你说出了我完全赞同但疏忽了的话。铁生兄几乎可以说是纯文学的象征,也是我等的榜样,国家如果只养一个作家,那也应该是他。”
作家体制究竟怎么回事
专业作家和合同制究竟有什么区别?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作协副秘书长温远辉。
广东省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作家体制改革的地方,目前作家都实行签约制。第一批签约作家每月还有生活费,第二批作家已经没有生活费,只是签订写作任务,最后根据作家完成的任务——创作出的作品给予奖金。而传统的“专业作家”则属于作协职工,享受职工的工资和各种福利保障待遇。
目前全国各地作协的改革方向都是由专业制向“合同制”方向变化,即以“养作品”的形式取代“养人”。但多数作协目前仍有专业作家。北京市作协就是其中之一。
温远辉表示,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不一定都要采取签约制。像史铁生这样优秀的作家,哪怕他不再写作了,以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完全应该给予一个专业的身份,解决他后半辈子的后顾之忧。
“中国社会已经变化了,作家的地位也变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支持纯文学作家去创作那些有价值、但市场不大的作品,是值得作协去研究的问题。”陈村说,洪峰“乞讨”事件决非孤立事件,它是一个信号,表明了转型的困惑。
图:
莫言说,史铁生“几乎可以说是纯文学的象征。国家如果只养一个作家,那也应该是他”。本报记者黄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