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我是"走私犯"导演的Fans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4:47 新民周刊

  不知道做一个"走私犯",斯科西斯是不是真的很快乐?

  撰稿/宋明炜(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文学和电影助理教授)

  几年以前,我在电视上看马丁·斯科西斯主持的节目《美国电影之旅》,其中有一集的标题是"作为走私犯的导演",指的是那种善于将颠覆性的观念隐藏于好莱坞
电影中的美国导演,如某些拍B级片和"黑片"(FilmNoir)的好手,又如尼古拉斯·瑞、塞姆尔·富勒、道格拉斯·瑟科等活跃于五六十年代---电影审查制度最为严格的时期---的主流导演。后者尤其精妙地使一些关于政治或性的反传统观念"暗度陈仓",从电影审查者的眼皮子底下溜过去,最终呈现在大屏幕上。

  还有一集是《作为反偶像者的导演》。"反偶像者"的行列里有奥逊·威尔斯、斯坦利·库布里克、约翰·卡萨瓦特这类勇于挑战好莱坞成规的大导演,他们是美国电影史上的英雄,企图用崭新的影像语言创立美国电影的新浪潮。但"反偶像者"的作品却也往往因为大胆背叛好莱坞模式,而难于通过电影审查,或者惨遭制片人的肆意删改。像威尔斯这样的天才最终不免为体系所窒息。

  斯科西斯在70年代初开始摄制故事片,他一度是最有资格成为当代"反偶像者"的美国新导演,《穷街陋巷》、《出租汽车司机》、《纽约纽约》、《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这5部不同凡响的杰作就是证明,虽然它们因为挑战了好莱坞的道德和审美范式而票房不佳,而斯科西斯也几乎成了好莱坞的"局外人"。斯科西斯在1988年拍摄了《基督最后的诱惑》这部触怒了教皇、具有终极颠覆性的作品之后,就已经被好莱坞电影体制宣判了死刑。到了他为观众讲述美国电影历史的时候(1995年),斯科西斯可能---不得不---更加倾心于"走私犯"的角色了。

  斯科西斯90年代以来的电影明显地越来越靠拢好莱坞的主流模式,直到今年问世的《离去者》(TheDeparted)成为斯科西斯第一部为好莱坞商业体制完全认可的电影。斯科西斯过去的影片往往首先进行小范围试映,假如票房成绩好的话,才会逐渐推向全国上映,近几年的《纽约黑帮》和《飞行家》这两部大制作也不例外。《离去者》却首轮就在全国所有主流院线上映,表明电影公司已经不再把斯科西斯视为"票房毒药",或者说他看起来已经没有"毒性"。

  我是斯科西斯的不可救药的影迷,虽然我不喜欢他拍的《昆敦》,而且也清楚《恐怖角》、《赌场》、《纯真年代》都是有着艺术缺陷的影片(与体制妥协的结果?),甚至我必须承认90年代之后他的作品质量实在是参差不齐。但来到美国之后,每逢斯科西斯的新片上映,仍然必在第一时间去影院观赏。《纽约黑帮》让我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我欣喜于老马丁"宝刀不老",仍有巨大的创造力来制造新鲜的影像奇观,另一方面,却又暗暗感到这些影像奇观或许与《指环王》之间不过是五十与百步之差。看《飞行家》时,我已经打定主意是去看一部商业片了,电影大场面的开头部分也确实给我这种感受,但逐渐看了进去,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霍华德·休斯却让我意外地重新体验到《纽约纽约》和《愤怒的公牛》中的那种令人不安的内心力量。《飞行家》没得奥斯卡,我反而觉得欣慰,这说明斯科西斯在好莱坞大老板们的眼中还是个不安分的家伙。

  斯科西斯成了"走私犯"导演:他重写好莱坞巨子霍华德·休斯的传奇人生--一个最好莱坞的故事,凸现出的是他无法被束缚的狂野心灵。《离去者》至少是斯科西斯的第二部"走私"巨作。斯科西斯在这部电影中的创作自由性可能比以往更小,这个改编自香港《无间道》的商业片,其娱乐性质高于一切。斯科西斯也确实把它拍成了一个"好看"至极的电影,虽然情节几乎一样,但《离去者》有关背叛、欺骗、身份的混淆、自我的迷失,其意义超出了原故事所能容纳的限度。斯科西斯一定惊喜于原作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张力,他遂有意在此大做文章,将这个故事讲述得如此之新意迭出、如此之令人不断惊诧,使得观众在观看时几乎无暇去捉摸故事,而沉浸到一个充满了谎言、焦虑和愤怒的情绪迷宫之中。《离去者》的故事本身涨破了它的形式,在经典性的惊险片外形之中,藏进去"逾矩"的灵魂。但是不知道做一个"走私犯",斯科西斯是不是真的很快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